生活

「食以所需為主」方能健康又珍惜食物

文 / 張政

現代人的飲食來源充足,卻養成浪費食材的習慣,有一半的食物都被浪費丟棄了,寅吃卯糧的方式不僅耗損子孫後代的糧食來源,更讓迫在眉睫的全球糧食危機更加嚴重。

從滿漢全席到糧食短缺,這世界因為你我的飲食習慣已經「豬羊變色」了!根據統計全球有一半的食物被浪費掉,浪費與損耗發生在食品供應鏈的所有階段。最多的浪費發生在消費食物的階段,平均每年每人會浪費一百公斤左右的食物。這觸目驚心的統計數字,令我深感當廚師的責任與使命必須重新審視了。

奢靡飲食風其來有自 寅吃卯糧將造成糧食危機

之前在飯店工作或自己開餐館時,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客人把餐桌上的每道料理都如同風捲殘雲般地吃個精光;現在任教於莊敬高職餐飲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忌諱的莫過於學生浪費食材。以近四十年的歲月投入餐飲業,我看盡人性的貪婪與浪費;「民以食為天」這理所當然的千古名言,讓許多人肆無忌憚地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飛蛾撲火般地盲目追求食物的精緻度,也造成後代子孫將面臨糧食短缺的困境。

中餐的鋪張浪費其來有自,在康熙六十六歲的壽宴上,這位皇帝提倡滿漢一家,集合了滿族和漢族之飲食特色,納集滿漢的千百名饌、山珍海味、禽草八珍,極為奢華的「滿漢全席」應運而生。話說一向以生活奢靡著稱的慈禧太后,一頓飯的排埸為一百零八道菜,耗費白銀一百多兩,如折合成小米,可夠一萬五千個農民吃一頓飽飯。

而現代人用餐的檔次要求與過去的皇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平均每年回收五十四萬噸熟廚餘和二十三萬噸生廚餘,另外還有一四四萬噸廚餘混入一般垃圾通通燒毀。看到這樣的統計數字,是否感到非常擔憂?沒有了帝國階級框架的現代文明社會下,數以千計的「慈禧太后」、刁嘴的吃貨、大胃王,處處可見,寅吃卯糧地耗損子孫後代的糧食來源,迫在眉睫的全球糧食危機將迅速成為人類生存的問題,每餐有意識地進食與避免浪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的事。

善用食材不浪費 吃對東西比吃多重要

歷史上,最強吃貨又兼具環保、善用食材、丁點不浪費之人非蘇東坡莫屬,以下就舉「豬」和「羊」這兩種再也平凡不過的食材為例。經歷過幾乎人頭落地的烏臺詩案後,流放黃州,在人生谷底攀爬到了個人文學造詣的高峰之時,運用了當地名產-豬肉,鑽研如何能料理出軟爛、老少咸宜、用乾柴小火微炖的慢活創意料理—東坡肉,讓老饕能夠每天早上起來打上兩碗。當他被貶到惠州時,當地的名產是羊肉,他用角料-羊骨頭,水煮並剔出骨間肉以酒浸泡、撒薄鹽、烤至微焦薄酥,還寫了家書給弟弟蘇轍介紹做法,文中提及吃這道羊骨頭時「眾狗不悅」,使得家狗都不高興了,也順便揶揄了在朝打壓過蘇東坡的眾官。

付諸行動前,起心動念可以單一化:吃對東西比吃多更重要!我們的身體是有機的組織,需要的是從適量的食物、經過適當烹煮後提供的均衡營養,而非一具承載過多食物的載體、長期不堪負荷的食物處理器。

健康適量的食物 才是正確的飲食觀

我誠摯地呼籲大家,從每天減少食用肉類食品與奶製品來響應。正確的飲食觀念很重要,當然也得落實執行於生活中—吃多是一種貪婪的行為,也造成了五臟六腑的負擔與壓力,所有不健康的問題九十%是貪吃造成。管理好自己的嘴,通常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何樂而不為?減量入口的食物,反轉自己即將或已亮警訊的健康,方能真正的豬羊變色、反敗為勝!

一生為廚師的我,在提倡飲食革命當下,竟是呼籲大家要革命先革自己口腹之慾,養成飲食的好習慣是生活的藝術,這滿足感官的綜合藝術,若能以珍惜資源為基礎,相信一定能有效地抵禦當前大自然的反撲力量。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