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共創雙贏
文 / 何溢誠
台灣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優勢,造就出物產豐饒的農業盛況,世界糧食危機,在台灣多以物價上漲方式呈現,尚不至鬧飢荒或者供給不足,常年以來雖無產能不及,但卻偶爾出現生產過剩的窘況,台灣農產史曾經出現柳丁1顆1元、香蕉1斤1元的賤價拋售,甚至還有整座鳳梨田、荔枝園乾脆不收成放任腐敗情事,因為種植及採收的成本遠遠高出販賣收入所得,致使菜(果)賤傷農,血本無歸。有鑑於此,農產品加工轉型一直是相關產業的鑽研之處。
知名的飲料及食品廣告台詞:「青菜底呷啦!天然的尚好!」如此平易近人的闡述瓜果蔬菜的確是人體每日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這些食材中不僅富含各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成分,那就是酵素(又稱為酶Enzyme),它的功能為幫助器官分解食物,來達到營養吸收效果,另外是促進新陳代謝,協助排除不良物質,雖然人體會亦會產生酵素(消化酶及代謝酶),但此類酵素會隨著年齡增長及身體機能變化不斷流失,尤其青壯年步入中年之後,將驟降超過40%,身體循環變差後,常見的中年肥胖就悄然出現,這時候就需要藉由更多的蔬果或其它食品來協助人體的代謝功能,輕食、蔬菜餐、水果減肥法,便成了當下飲食潮流。
隨著大環境對於飲食文化的改變,蔬菜水果需求大增,但吃喝終有上限,農產保鮮亦不易,幸賴現今先進技術及科學化製程,讓這些食材得以轉化成酵素相關產品問世,不再被賤賣或淪為堆肥;晶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是一成功案例,原坊間生產的酵素產品普遍是良藥苦口,接受度較低,在近年技術顯著提升後,已衍生為適口性較佳的食品(酵素液、粉)甚至是生活必需品(酵素牙膏、面膜),不但解決了農產過剩問題,也創造了新穎的經濟市場,尤其研發過程更帶給了產、學界技術合作與學習機會,策略夥伴囊括海外華盛頓大學、國內台灣大學、成功大學等名校,執行酵素製程平台驗證、免疫調節、基因毒性臨床分析等多項前瞻性的實驗,對此二大領域有著卓越遠見。
2021年全球酵素市場規模已達115億美元,預測至2027年將達到170億美元,生醫科技運用在酵素產品研發行之有年,唯台灣地狹人稠發展不易,產業紛紛西進拓展版圖,投資設點成為常態,以前述晶葉公司為例,是台商在大陸設立的最大酵素工廠,並已規劃於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設有國際研發中心,並利用其關鍵技術及精密設備跨足微生物學、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等研究,後續更朝向多角化經營,籌組居住區、商辦大樓及幼兒園等民生基礎建設,直接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圈;細思兩岸產業發展,民生所需無法排隊等待政府眷顧,但在自立自強尋求出路後,仍期盼官方大力支持來共創雙贏,尤其現階段美、中、台,政治局勢詭譎多變,透過民間經濟合作的方式,不失是一道緩解緊張情勢的良方,晶葉公司對此亦抓住與台灣第一家於美國上市之生技公司ABVC的合作機會,創造三方共享資源、互信互利,並形塑國際經貿往來平台,樹立了優良企業典範。俗語:「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用來形容台灣創業精神一點也沒毛病,產業轉型懷抱夢想、不屈不撓,總會走出一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