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兩虎相爭 台灣坐收漁利

文 / 陳怡瑄

美引爆科技貿易戰

許多報導指出,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將重創台灣,從汽車、腳踏車供應鏈、伺服器到化工跟紡織型產業都會受衝擊,看似重重危機裡卻也出現了不少轉機。

美中貿易戰開戰至今數年,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數額及商品種類都發生大變化。

美國進口排名 台灣竄升

隨著美國分散市場,以往每年美國對中國大陸開徵關稅的商品價值達3700億美元,而今僅剩2500億美元。美國逐年降低對中國大陸倚賴,改向其他亞洲國家採購,越南成了美中貿易戰的大贏家,越南佔美國進口排名從12名竄升至第6名,台灣、馬來西亞也通通分到一杯羹。

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在2018年開啟對中國貿易戰以來,美國企業陸續轉向亞洲其他國家採購。其中,半導體產品是美中貿易戰初期的主要焦點,中國大陸對美出口一直在下降,但台灣、越南和馬來西亞卻出現了強勁增長。

受到關稅衝擊的中國大陸商品中,以電信設備和電腦周邊配件影響最大,美國對其進口額較2018年的峰值萎縮了約150億美元。

以半導體出口來看,在中國對美出口減少約53.6億美元,而越南、馬來西亞及台灣是三個主要受惠國,越南約增加31.7億美元,馬來西亞則增加20億美元,台灣也增加11.4億美元。

美日聯防 制中抑韓新勢力

台積電於去年法說會揭露建廠時程表,2022年興建,2027年量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聞訊馬上正面回應;這項計畫也牽動台日美中韓的半導體布局策略,一股制中抑韓、美日聯防的新勢力,將因台積電赴日設廠成形。

台積電赴日本設廠,是權衡美中貿易戰後的策略轉變,又兼具商業考量;對日本來說,這將是近年來日本首見新建的12吋廠,不僅對強化日本半導體工業及區域影響力,具有極重大意義,也是聯美制中,進而抑制南韓的精巧布局。

早在四年前,日本就積極爭取台積電前往投資晶圓廠,主要關鍵是隨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國升高以科技全力制中;日本政府認為,台積電主宰全球半導體晶片製造核心,台積電在美方的壓力下,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可分散台海一旦發生衝突,可掌握先端晶片來源。

中美貿易大戰 台資鋼廠受惠

近來美國大力推動1.2兆美元基礎建設,鋼材需求大增,反觀中國大陸為達成碳中和目標,正推行環保減產與限制鋼材出口,掀起新版的中美貿易大戰,台資鋼廠受惠。

美國首先積極推動1.2兆基礎建設,就是不希望經濟成長力道被中國大陸超越,且美國也將會協助盟邦推動經濟復甦,以帶動全球經濟發展,預期鋼材需求暢旺。

調查指出,美國一年鋼材表面消費量約8000萬至1億公噸,進口量約占35到40%,其中中國大陸2015年出口美國的鋼鐵數量約180萬公噸,占當年美國整體進口量4.5%,2016年到2018年因中國大陸多項鋼材被美國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以致輸出美下滑;2018年美國實施232關稅後、出口量進一步萎縮,至2019及2020年分別降至只有39萬噸及31萬公噸,降為1.1%,部分受疫情影響。  

中國大陸計劃必須減產6100萬公噸粗鋼,為此多鼓勵其鋼廠使用本國礦產,但如果中國大陸要生產高級鋼品包括汽車、家電及電動車等,仍必須進口澳洲鐵礦,預期需求量仍大,加上歐洲與印度基建,及大陸、歐洲的洪災後重建需求,全球鋼材供需暢旺。  

物流倉儲基地移回台灣

由於美中貿易戰及香港國安法實施,台商、香港商、外商科技廠急於將生產線移回台灣及東亞各國在,疫情下民眾使用手機、電腦下單購物的宅經濟蓬勃發展,電商貨物呈現倍數成長,防疫和醫療物資需求也大幅增加!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