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者有其屋
文 / 韋伯韜
台灣總統大選又要到了,必然的大選辯論議題重點,內政就是平抑房價,外務就是消弭戰爭。房價過高,是少子化的元凶,年輕人心頭最痛的部分。台灣看似人才濟濟,但提供不出平價的住宅,讓人民安心立命,以至於住者無其屋,實在是辜負祖先的付托,愧對子孫的期盼。主管單位內政部,還在將腰纏萬貫的建商說成護國群山,捧成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招致各方狠批痛罵為心中沒有人民的無良部長,也是剛剛好而已。
王婉諭立委就指出,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作的,房地產已變成許多投資客爭相競逐的標的,沒有資本拚搏的小家庭與年輕人成為犧牲品,被迫忍受不健全的房產與租屋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徐部長心中還在乎國民,怎麼會把這種現象叫做護國群山?」長期關注居住權的巢運更是嚴厲痛批,這兩年房價飆漲、民眾居住愈發困難,內政部作為中央政府住宅政策最高主管機關,對人民困境不僅不以為恥,反而對建商極盡婢膝奴顏之能事,舔建商舔成這樣的內政部部長,這種發言若非無知,即為無良,我國住宅政策由這種人總責,是所有身陷居住困境的民眾最大悲哀。巢運也指出,學者早有實證研究,房地產對台灣經濟(GDP)的效果完全被高估,2021年「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佔GDP共7.65%,其中的「不動產開發業、經營及相關服務業、住宅服務等」占比即逾8成,而「不動產開發」產業最多僅貢獻了GDP的1.53%,這點兒貢獻卻是以人民居住正義與台灣整體競爭力作為代價,政府豈不失算、失職。
孫中山先生認知土地是定量的稀缺資源,處理不慎必出大事,不是民窮財盡,就是農民革命,所以提出漲價歸公這個劃時代的觀念。大陸以土地公有政策,部分解決了有地無地導致階級對立的問題。台灣早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基礎,可是政府後來一直向建商低頭,土地增值稅一減再減,地價稅一直偏低,租屋黑市一直無法突破,土地政策成為最失敗的施政,蔡政府居住正義選舉承諾跳票、住宅政策失能是大家的公認。千呼萬喚總算行政部門提出了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卻遲遲得不到立法院支持,完全執政的綠委暗中抵制,藍委消極暗助,在政治獻金與公平正義之間搖擺不定,可見台灣已經深陷金權政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
台北市房價所得比,今年達到16.2倍,世界上只低於香港的23.1倍; 台灣今年總生育率0,89%,世界最低。整體生養環境不佳,高工時、高房價是元兇。生育與房價兩大內政問題,強力掛勾在一起,已使人民生活充滿焦慮與不安,現在再添加海峽戰爭威脅,日子要怎麼過? 高房價使得台北市及新北市房貸負擔率為66.12%及52.41%,相當於每月2/3及1/2的薪水用來付房貸,上班族的脆弱財務,使之都成驚弓之鳥,餬口之不暇,還談什麼養兒育女。有識之士,到了要徹底解決房價問題的時候了,面對不是民窮財盡就是農民(青年)革命的時候了。
台灣面對全球最嚴重的少子化,人口連年下降,住房需求理應有所減少,況且住房供給長期成長,空屋率持續增高,何以未對房價有所抑制? 最近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空閒住宅率已高達18.5%,數量達166萬戶高峰,台灣的住宅早就供過於求,就算不下跌,也應該漲不上去,可是卻看到房價持續上漲,問題在於是否有效運用。持有非自住房之人數已達50.2萬人,非自住者持有房屋數已達69.7萬戶,其中持有十戶以上者計2145戶,共持有36456間,平均每戶擁有17間非自用房屋,而且空屋與囤房盤旋上升,持有非自住1至3房者,持有的住宅空屋率為10.39%、4至9房為16.23%,10房以上為18.74%,新建房屋的比例更高,法人囤房空置的狀況還更加嚴重,政府卻收不到租金收入的所得稅,豈非朱門酒肉臭,野有餓殍骨?如此閒置資源,何以無法可管?台北市最近一次調查的空閒住宅率為15%,比10年前的13.4%增加,但10年來從國泰房地產指數計算,台北房價平均上漲6成多。台灣少子化衝擊,在未來數十年已經是不能避免,如果房屋市場是效率運作、理性預期,價格應該會將未來少子化因素提前反映到現在,然而我們卻觀察不到這樣的價格反映,顯示市場是失卻效率的。所得是決定房價重要因素,近10年台灣國民的平均國民所得約成長5成,但從房地產指數看,全國房價平均成長8成,甚至如台南居然成長近2倍,實在悖離經濟原理。這就是房屋市場的畸形發展所致,市場過多的投資需求無法抑制,以至於居住需求難以滿足。
政府健全房屋市場的政策工具其實不少,例如立馬見效的囤房稅(空屋重稅),又如租金支出列入所得稅扣除額(租屋輕稅),又如房屋處分狀況隨報稅強制登錄(香港制),又如釋出土地增加房屋供給。以全台土地三分之二公有來說,此舉並不難做到,配合交通設施,政府對於房地價格就有話語權,就可仿照新加坡依所得定房價,達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標,而非放任予自由市場。行政部門提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其實只是為了降低短期炒作、囤積居奇的惡狀與真正住者買(租)不到屋的困境,稍微多發揮一些市場優點,稍微匡正台灣房地產不健全的市場機制,例如區位獨特性造成的壟斷,地產耐久性造成的槓桿操作。如今「尊重市場機制」反而變成利用市場機制缺陷遂行剝削消費者的藉口,使得地主剝削建商、建商剝削投資客、投資客剝削購屋者、購屋者(收租公)剝削房客。修正草案5大重點,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換約轉售; 重罰散播不實資訊之操縱炒作行為; 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管制限制私法人購屋售屋; 解約申報須登錄; 如此基本的、謙卑的健全市場要求,都得不到立法部門支持,豈不怪哉,豈不滋生令人政商勾結疑竇。長期在此不健全市場獲得暴利者,奢糜浪費道德敗壞不說,人力虛擲、低度運用也是社會整體損失。
全球正為經濟滯漲而憂心,任何妨礙交易、助漲物價的行為,都是人人喊打,而我們卻在容忍毫無替代性的剛性居住需求,長期被投機炒作、囤積壟斷,容忍廣大民眾淪為房奴。拖越久越難處理,投入房市的金錢、人數越多,甚至勾引為了對抗通膨而徬徨無助的小資人士投入,螞蟻雄兵,牽動銀行、保險、股市。政府必須痛下決心匡正了,趁尚未一路哭時,及時出手,或讓人民下次選出能夠真正解決這個難題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