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照顧最困難的傷口

專訪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主任湯銘哲

文/葉威圻

傷口中心主任湯銘哲展示成大醫學院的格言:「成為良醫之前,先成為成功的人。」(圖/葉威圻攝)

灰白短髮、黑框眼鏡,在堆滿一沓沓文件與書籍的辦公室中艱辛地挪出空間,一面溫暖招呼入座。走進湯銘哲的辦公室,書架上不只排放著生物、醫學相關的原文書,更有不少詩集與文學作品夾雜其中。理性與感性、科學家與文人的身份,在這方小小空間中恰如其分地交織在一起。

“Medicine is an art.” 他笑笑地說,醫學不是冷冰冰的學問,而是將科學與人文融合在一起。

曾任成大醫學院副院長、教務長、東海大學校長的湯銘哲是國內細胞級分子生理、組織工程、細胞生物力學的知名專家,目前擔任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以下簡稱傷口中心)主任,研究主題包含傷口癒合之疤痕生成及纖維化分子機制、神經再生與刺激對傷口修復及再生之功能、細胞治療等最新生物科學應用。

提起實驗室,一般人想像的不外乎是穿著白袍的研究員拿著燒杯試管,埋頭觀察培養皿,跑報表、統計數據,從無止盡地失敗中不斷改善實驗流程,心無旁騖、絕對理性,只為了多揭露真實的一絲絲面紗。

但湯銘哲領導的傷口中心如他本人一樣充滿溫度,一掃實驗室與世無爭、生人勿近的形象,積極將實驗成果投入產學合作、參與公益活動、負起社會責任,希望照顧世界上「最困難的傷口」。

與泡泡龍的初次相遇

2018年,東昇扶輪社在台北市長官邸舉辦「愛心輪轉,夢想昇起」公益活動,捐出價值110萬元的營養品與敷料幫助泡泡龍們,湯銘哲也受邀參與。

泡泡龍全名為「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這種基因缺陷造成的罕見疾病,讓患者全身的皮膚、粘膜特別脆弱。一般人穿到不合腳的鞋,走一大段路才會長出的水泡,泡泡龍們卻可能因為一個翻身、講太多話、穿脫衣服太用力,稍微摩擦就會產生水泡、甚至血泡。他們從出生起就不得不與傷口為伍,嚴重者連講話、眨眼、吃飯、走路、拿東西都有困難。

「當天的主持人是佩菁,口才非常好,後來我才知道她還會畫畫、寫歌、演唱,非常highly talented。」第一次認識泡泡龍,湯銘哲就折服於他們對生命的熱情與勇氣。

劉佩菁在逆境中持續抱持著對生命的熱愛,用智慧扭轉逆境,2022年獲贈法鼓山關懷生命獎「智慧獎」。(影片/法鼓山)

在台下,因為與朱樹勳醫師的夫人林乃莉交流時她提了一句:「台灣的教授只會push下面的年輕人交論文而已。」這句話刺激到了湯銘哲,讓他在回家的路上不停思考——

「從我開始當老師,一直在教學生們要怎麼發揮醫師的愛心,但我們做的事,真的有幫到需要的人嗎?」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縱然研究成果催生出了許多發明,但是否有幫助到需要的人,湯銘哲自己心中也有點疑惑。於是那天晚上,他下了一個決心,想辦法幫助泡泡龍,讓中心不只要在產業上做出成果,更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特別門診 泡泡龍的心靈港灣

中心的研究雖然與傷口相關,但研究結果沒辦法直接幫到泡泡龍。湯銘哲先請他的學生,皮膚科的許釗凱醫師開始提供傷口照護的醫療協助,但在看診的過程中,他發現到不只是傷口,多數的病友們也有營養、眼睛、牙齒、心理上等問題。

許釗凱醫師的專長是蟹足腫與泡泡龍(圖/成大傷口中心)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病友們不用在專科間四處奔波,也為了提供更完整的照護,2020年,在成大醫學院與醫院院長的大力支持下,傷口中心開設了「泡泡龍暨皮膚罕見疾病特別門診」。

「我們團隊裡有皮膚科、眼科、牙科、整形外科的醫師,還有心理師跟個管師,全面性的來照顧泡泡龍。」湯銘哲說,許釗凱醫師每週一次的門診只限掛10號,讓每個泡泡龍家庭都有足夠的時間來說明自己的問題,並得到完善的建議。

門診的成立,對泡泡龍們的醫療協助或許有限,但他們的心靈卻有了可以停泊的港灣。「知道有一群專家在遠方關心,提供我們最新、正確的資訊,不用再跟無頭蒼蠅一樣自己摸索,真的讓我們鬆了一口氣。」病友協會理事長古寶英說,幾十年來提心吊膽、害怕自己做錯的日子,終於過去。

公益音樂會 讓更多人關注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泡泡龍,了解他們的困境,中心的李貽峻博士與知名指揮家金希文聯絡,希望舉辦一場公益音樂會。金希文不只一口答應義演,還說:「不能只辦一場,還要在最好的音樂廳辦!」馬上幫忙訂下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的頂級表演廳。

指揮、場地有了著落,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宣傳工作。有天許釗凱醫師跟湯銘哲說:「老師,我在英國的老師說他認識謝淑薇,要不要問問看?」湯銘哲一聽馬上跳了起來:「謝淑薇在網壇堅持那麼多年,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還是勇敢站起來,正是泡泡龍的最棒的公益大使!」之後,謝淑薇特地選了一天從英國飛回來,為泡泡龍們拍攝公益宣傳影片。

「我常覺得,當你要做事情的時候,只要事情是好的,上帝就會差遣天使來幫忙,所以一路上我們遇到了許多天使。」湯銘哲笑著感恩說。

2020年1月,為泡泡龍病友而演的「愛與傷痕」公益音樂會成功舉辦,成功募集到80萬元善款捐贈給泡泡龍病友協會;之後,傷口中心也在疫情肆虐下排除萬難,持續與師大的葉樹涵教授合作舉辦「戰疫之聲」、「痛痛,吹一吹」等音樂會,讓更多人認識這群勇敢、卻不曾被光芒照射到的家庭。

愛與傷痕音樂會獲得初步的成功,之後湯銘哲又辦了數場公益音樂會,持續為泡泡龍們發聲,讓社會認識他們。(圖/成大傷口中心)

藝術治療 敲開緊閉的心

一出生就與傷口為伍的泡泡龍,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因為外表的不同、生活上的限制而被欺負、霸凌,逐漸封閉自己內心,不出門,也不愛與人交流。「但我發現,只要若鈞全神貫注在畫畫,就會忘記癢、痛。」古寶英說,後來若鈞越畫越好,她們決定開個繪畫班,帶著其他泡泡龍病友們一起創作。

傷口中心的心理學博士李貽峻,過去也常透過藝術治療來為病人進行輔導,他特地邀請實踐大學的張志豪老師,一起為泡泡龍病友們開辦了「自傳劇營」,顧名思義,就是「用戲劇演出自己的故事」,也是戲劇治療的方式之一。

「每個人在劇裡面用第三人稱的視角,重新整理自我的生活經驗、詮釋生命意義,在扮演自己或別人生命的角色中,重建看待世界的視角,改寫生命劇本,來達到療癒的效果。」張志豪解釋道。

四天的行程裡,中心也幫父母們辦了一個關懷營。「父母為了照顧子女,從孩子出生起,幾乎24小時都沒有離開他們身邊,雙方都需要喘息,父母也需要一些鼓勵跟支持。」李貽峻說。

而孩子們遇見與自己有相同經歷的同伴,聊得非常忘我,甚至到喉嚨都起了水泡,還要拿起剪刀剪掉繼續聊。「營隊看起來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但有的人參加前繃著一張臉,後來笑著離開,我相信這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

戲劇營的最後一天,泡泡龍們各自在舞台上演出了自己的人生,大聲說出自己深藏內心許久的話,把父母與觀眾逼得淚流不止。「他們把這輩子的辛酸、痛苦透過戲劇宣洩出來,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湯銘哲感謝他們願意敞開心扉,將故事說出來,讓其他人得以靠近,而他們,也能輕輕依靠身邊的人,稍作休息。

近在眼前 原來傷口需要保濕

從小到大,只要跌倒受傷,醫師們總是不斷耳提面命要「保持傷口乾燥」。直到某次活動,佩菁媽媽跟湯銘哲分享:「我照顧她20年,最重要的經驗是傷口一定要保濕!」湯銘哲嚇了一跳,怎麼跟我們傳統的照顧觀念都不一樣?她解釋道,「只要保濕,傷口就不會癢,痛也會比較少。」

傷口中心的各項研究中,正好有一項「從吳郭魚皮中萃取高活性膠原蛋白」技術已臻成熟,並經技術轉移成立創甡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不少生醫產品與保養品,其中的明星乳液產品更是具有強大的保濕功能。

原以為傷口中心的研究無法直接幫到泡泡龍們的湯銘哲,興奮地幾乎用喊的出來:「我們創鉎新推出的乳液非常保濕,你們想不想試試看!?」「好呀!」在泡泡龍們試用兩週後,團隊開心地發現皮膚含水量、保濕性都有顯著增加,搔癢、疼痛也大幅減輕。

之後,湯銘哲每年都會請創鉎公司用成本價製作乳液捐贈給協會,價值已超過數百萬。「雖然公司還沒開始賺錢,但只要我們可以照顧最困難的傷口,公司絕對不可能倒。」他充滿信心地說。

初露微光 醫療最前緣

除了傷口照護的研究有所進展,醫療團隊也不斷地尋找可能的治療的方法。

許釗凱說:「泡泡龍的致病基因多達21種,臨床症狀也很多元,診斷十分困難,不過成大泡泡龍團隊已成功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與病理、分子檢測,來建立泡泡龍病患的基因診斷流程。」他希望能累積完整的致病基因資料庫,將來能應用在產前基因篩檢,或發展個別化醫療。

2020年,國家通過「恩慈療法」,對罕病、無法治療的疾病,可以進行細胞治療。傷口中心也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與國外專家交流,希望透過將健康的細胞打到病人身上,讓細胞對傷口產生修復效果。最終完成亞洲第一例、世界第二例的泡泡龍病友幹細胞治療。

「或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成功治癒他們,但只要不斷探索、前進,相信未來總有一天能讓他們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生活。」許釗凱說。

初露微光,但前方仍舊充斥著無盡的黑暗,湯銘哲與團隊沒有因為一些些成就而鬆懈,而是加緊腳步,用他們最擅長的武器「科學」,做出最溫暖的關懷。

現在是最好的時刻

「現在是最好的時刻。」58歲的病友淑惠說。

在她出生的1950年代,醫療資訊、技術都不發達,只能靠著止痛藥、抗生素、類固醇去控制疼痛,還要應付許多社會上的歧視與不諒解,可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現在,成大的醫療團隊太優秀了,把我照顧得很好,我覺得我的人生好像是倒吃甘蔗。」

2020年11月,「吹一吹,痛痛飛」泡泡龍病友創作聯展,在台北中正紀念堂三樓的展示廳盛大展開。展覽主題取自小時候媽媽總是會一邊上藥,一面輕輕吹著傷口,彷彿疼痛也能被那陣溫柔的風吹散。彧綺、佩菁、琇甄、宗樺……一位位泡泡龍以及媽媽們,透過全神貫注的創作,找到暫時轉移注意力的那陣風,在無常的生命裡迸發出精彩的火花。

其中,病友劉佩菁創立的自我品牌「38兔」(38取自「傷疤」的諧音),舉辦了展覽主題「來我閨房吧」,房裡面有詩、有畫,其中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湯銘哲:「是你,我變得更勇敢。我也想成為誰的太陽。」

「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想幫助一些人,但他們的身體受到了限制,所以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正常人,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事,」湯銘哲哽咽道。

劉佩菁的「來我閨房吧」導覽。(影片/劉佩菁X38兔ScarredRabbit

展覽結束後,湯銘哲將畫作移至成大醫學院的走廊上繼續展出,讓醫學院的學生們認識、了解泡泡龍。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在開幕時說:「以前開完刀後,總是把傷口縫起來就走了。現在才體認到,我們對病人的傷口也要給予關懷。未來我也要給我病人的傷口更多關注。」

由院長做出如此重要的宣示,湯銘哲希望展覽不只能激發學生們的創意,更能在他們心裡種下幫助病人的心。他還引述賴其萬教授說的話鼓勵學生:「醫學人文的意義,在於提升我們對人類病痛的敏感度。」

湯銘哲將泡泡龍病友的作品移到成大醫學院,讓每位一學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光芒。(圖/成大傷口中心)

經過那麼多次的活動,泡泡龍們的臉上的笑容漸漸增加,古寶英也說:「我們現在的士氣非常高昂!」聽到這句話,湯銘哲開心地感慨:「天啊,我們人生好有意義。」他更加確定,傷口中心正在做的這些事情是對的,更是應該做的!

支持永續 照顧最困難的傷口

「我們是一個國家級的研究中心,但我們的研究充滿了人文思維。」湯銘哲驕傲地說,當其他的研究中心還在拚論文,搶重大發現、上期刊,傷口中心已經將研究成果技轉成公司,辦理音樂會、畫展、戲劇營等人文活動,將醫學與人文整合成一個特殊的平台,達成社會貢獻並盡到社會責任。「這是很有價值、很少見的狀況,我到教育部去報告完了以後,那些評審委員眼睛都亮起來了!」

但一個研究中心,不能永遠只依賴政府的經費支撐。

「我們希望企業能了解我們在做哪些事情,獲得他們的支持,」他懇切道:「傷口中心這個平台能幫助企業盡到社會責任,讓中心的研發與服務永續,並幫助泡泡龍病友們能獲得最需要的資源與支援。」

「病人是我們的老師,」湯銘哲最後說,「良醫的使命是在愛人的實踐。」

他呼籲更多企業一起加入傷口中心的行列,讓愛永續,也讓這些最困難的傷口,能永遠被溫暖呵護。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