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不美麗的傷痕完美出演

戲劇營延續泡泡龍的夢

文/葉威圻

張志豪近二十多年來運用戲劇治療,幫助社會上不同處境的民眾活出生命的復原力。(圖/成大傷口中心)

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多年來支持全台泡泡龍罕病家庭,不只開設特別照護門診,辦理公益音樂會,心理學博士李貽峻也引入藝術治療,找來實踐大學的張志豪老師,利用戲劇幫助這群遍體鱗傷的病友,在晦暗的生命中放出光芒。

張志豪是輔大心理學博士,在英國主修戲劇治療碩士,也是「台灣戲劇復原力協會」創會理事長。他解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很多經驗是難以言說的,透過戲劇將人生經驗故事化、美感化,就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自己或別人的生命。」

他舉了個例子,曾有位北藝大的學生帶了七碗泡麵上台,煮水、泡好後一言不發地開始吃了起來。他第一碗吃得津津有味,第二碗意猶未盡,第三碗開始乏味……直到第七碗吃完後他打了個飽嗝:「我的生活,看起來每天都很有味道,可是日復一日,也嚐不出什麼滋味了。」他成功地表達看似豐富,但其實茫然空虛的生活,且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0年暑假,成大傷口中心舉辦泡泡龍戲劇營,這是張志豪第一次接觸到泡泡龍們。「他們從出生起就跟傷口作伴,每天要花四五個鐘頭換藥,很少出門跟外在接觸,更不用說獨立生活了。」他深受震撼,看見他們被疾病困在自己身體、原生家庭中,希望能透過自傳劇表演的方式,讓他們抒發心中積壓的情緒。

戲劇營三四天期間,成大傷口中心與泡泡龍家長們深度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圖/成大傷口中心)

「其實蠻挑戰的」,張志豪說,「戲劇治療通常會用到大量的肢體語言,但泡泡龍們不能有太大的動作,臉上也因為永遠在起水泡、發炎,疤痕組織讓他們的臉部表情沒有很豐富。」雖然肢體受限,但他還是安排了許多有趣的主題讓大家發揮,例如「無博愛」表達愛的行動、「見鬼、驅鬼、搞鬼」則要說出生命裡的困境、轉化的方式,以及怎麼用最精彩的方法掙脫侷限。

曾經有個表演主題是「最感謝的人或朋友」,煒勛有個同學連續三年幫他背書包上下學(背書包會讓泡泡龍的肩膀起水泡),因此他想幫朋友實現找到女朋友的夢。他在戲劇中扮演了月老,最後幫好朋友找到了理想的另一半。

「有人最大的夢想是在海邊奔跑,有人想要當海軍陸戰隊員,」張志豪說,「疾病剝奪他們的行動能力,但他們的心是奔放的,他們在戲劇裡能化被動為主動,實現生命中想做的事,這樣對人生的看法就會有很大、正面的改變。」

參加戲劇營,泡泡龍們跟父母短暫的分開。有自己空間的他們,與有著同樣生命軌跡的夥伴聊得很開心,聊到喉嚨都起水泡了,還要拿剪刀剪掉繼續聊。張志豪說:「我原本覺得戲劇營過後,大家回到原本的生活,沒辦法帶給他們什麼實質上的改變。但李貽峻老師說,衡量有沒有成功的尺度不應該這樣看,有人來參加的時候沒有很開心,但後來開心地笑了,這就是戲劇營最大的意義。」

站上舞台,泡泡龍們在表演中發光,身體雖然受到綑綁,感情卻更澎湃激昂,戲劇成為他們夢想的翅膀,載著他們自由飛翔。

戲劇營成功完成醫療無法辦到的事情,就是讓每個泡泡龍都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圖/成大傷口中心)

「泡泡龍」全名為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病人往往一出生皮膚就異常地脆弱,稍微地摩擦隨即造成破皮或產生腫大的水泡。隨著嚴重程度,連口腔、舌頭、食道、腸胃等黏膜部位也可能起水泡,造成咀嚼困難或食道狹窄的現象而營養不良,這種情形往往會持續一輩子。長期之後,可能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變形、肢體萎縮、關節攣縮甚至產生皮膚癌,面臨截肢的最終命運。不過泡泡龍患者除了皮膚缺損、肢體障礙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