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經發展 等待天明展曙光
文 / 李振麟
受到通貨膨脹、央行升息、俄烏衝突以及中美科技戰等變數紛擾,消費市場需求下滑,台灣各家產業發展呈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態勢。不過在餐飲業與旅遊業的帶動下,可望維持經濟動力發展的引擎,至於房市受到多重因素及打房管制重擊,市場交易溫度驟降恐難以樂觀。
為了因應消費市場需求下滑,業者紛紛採取計畫性減產來調節庫存消耗,因而導致基本金屬與化學原物料需求大幅減少。同時液晶面板及其零組件也相同面臨買氣不佳情況;機械設備業者則是受到廠商投資意願低落而滯銷;唯有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受到雲端資料服務持續擴展以及供應鏈缺料問題,廠商擴增國內產能而有所增加;汽車及其零件業者因為農曆年前購車旺季,車商推出多款新車上市加碼促銷而受惠;半導體產業則是受到國家間競爭相繼擴充產能下抵銷部分減幅,台灣各家產業發展概況是呈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
農曆年提升買氣 但後續變化仍須關注
由於農曆春節備貨需求持續釋出,在5G產品應用、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電子等晶片成長下,有利於我國半導體製造業產能量產,然而受到中國大陸放寬防疫政策,新型變種病毒XBB.1.5傳染之疫情風險充滿著不確定性,唯恐將可能影響到製造業生產,需要密切關注疫情後續走向以利審慎因應。
中華信評最新公布的「2023年台灣信用展望」報告中顯示,以海島貿易為主的製造業國家,深受全球消費需求下滑,帶給出口貿易極大壓力,2023年的台灣經濟成長將出現趨緩,傳統產業如同大宗商品以及與消費品相關產業影響甚鉅,電子科技產業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這波全球經濟衰退中首當其衝。中華信評更進一步評估表示,台灣GDP僅能維持在1.5%區間。
台灣未來幾季之經濟動能,在國內消費與旅遊活動復甦帶動下可望維持溫和成長,中華信評預期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應該仍有機會到達1.5%左右,略低於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預估值2.5%。然而受到全球供應鏈中斷、通膨壓力、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緊縮貨幣政策等因素,企業在未來幾季的營運支出計劃受到美國GDP萎縮以及歐元區零成長衝擊下,台灣製造業海外接單情況將不如以往,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程度超出預期,進一步抑制進出口貿易,總體經濟勢必受到波及面臨挑戰。
高借貸利率成本與去庫存化壓力
地緣政治衝突、貨幣升息,產業界面臨較高的借款成本,壓縮原已經微薄的貿易利潤空間,尤其是緊縮的融資管道,將可能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營運與償債能力,銀行業面對不良放款導致信用成本上升,為確保穩健的資本運用因而先行制定方案應對,在今日潛在不安的經濟動盪下提供適度的緩衝空間,然而原本的金融獲利盈餘將有可能受到貨幣升息而遭遇抵銷,2023年台灣銀行業的獲利能力表現應該會持平。
國泰金召開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在大會中明確指出,全球金融環境陷於高利率困境中,不僅是廠商遞延與投資減少,大量的庫存壓力在持續調整下也影響到進出口貿易。在來自於央行的貨幣緊縮與電子產業持續去庫存執行下,民間投資與消費需求均呈現疲軟現象,拖累景氣放緩不樂觀。2023年第一季經濟成長衰退走勢明確,唯有依賴「民間餐飲業」與「旅遊業」帶動下,成為維持經濟動力的引擎。受到國內廠商去化庫存壓抑進出口及投資等表現,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已經將2023年之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2.7%降為2.3%,2022年之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
壽險業者方面,面對今日劇烈波動的市場變化以及外匯避險成本增加,無論是管理資金運用以及防疫險所造成的核保風險,都可能為產險業在獲利上帶來負面傷害,投資機會也面臨更多挑戰,在總保費收入減少下,將更有可能影響到保險公司營運成本,尤其是先前的防疫保險已經為許多保險公司帶來巨額虧損。
近期美國拜登總統簽訂大量對台軍售「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台灣方面也同時宣佈將國民義務兵服役期從原本的4個月延長至1年,並且將於2024年施行,預料將刺激本土軍工用品的熱潮銷售。中國大陸政府聞訊表示強烈抗議,隨後也在台島周邊進行軍事演練,也埋下台海區域衝突的陰影,對於金融貨幣穩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隱憂。後續隨著通膨出現觸頂跡象,聯準會升息放緩以及中國大陸清零放寬,激勵各國貨幣止貶回升,才讓原本脫序的金融環境有所安定。雖然歐、美、亞各國之金融情勢出現改善,但是要回到疫情前的經濟水平,仍有一大段距離與挑戰,未來降息之路仍然很遙遠,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