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全球供應鏈逐漸回穩 光明之日即將來臨
文 / 李振麟
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新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壓力逐漸減緩到新冠疫情衝擊前的正常水平,從微晶片、手機、電腦、封裝材料、電子零件,甚至於電動車等各種零件商品短缺,也都逐一獲得改善。瑞士銀行在2月份報告中也顯示,供應鏈壓力接近十年來最低點,困擾全球經濟近三年的瓶頸烏雲逐漸消散,光明之日即將來臨。
報告中也同時指出,全球供應鏈結構正發生重大變化,經濟學者曾經一度熱烈爭議討論,到底是中國大陸市場開放後經濟活動增加而加劇通膨壓力,還是因為全球的供應鏈干擾解除,因此降低通膨壓力?但都同時指向一個相同論點,中國大陸問題是造成當前供應鏈干擾的一個關鍵因素。
面對詭譎多變的經貿環境 企業需站穩腳步
全球供應鏈版圖大洗盤,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角色與競爭優勢面臨了嚴峻挑戰。首當其衝,就是多年來的中美貿易戰爭持續延燒下,美國近期對於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祭出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禁令。後續又將管制措施擴大到台灣、日本、韓國、荷蘭等多國性框架協議,最終也陸續得到亞洲以及歐洲半導體大廠的支持。
荷蘭的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近期表示:「政府間對於半導體技術上可能出現的外流管制方案,目前已達成彼此間初步進展的協議目標」,包含歐洲荷蘭艾司摩爾ASML、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以及Nikon等全球主要半導體設備供應商都被涵蓋在內。
在生產供應鏈面臨全球大洗牌之際,世界工廠似乎又逐漸走向傳統的區域經貿,打破多年以來,辛苦建立的全球化產業合作模式。企業集團在面臨如此複雜又詭譎多變的經貿大環境中,唯有率先完成生產基地移轉者,才能擁有機會在這洪流猛獸衝擊的全球商貿交流中站穩腳步,取得未來潛在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