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時事

何溢誠:金、馬將是戰爭惡火的第一捆柴

文 / 何溢誠

國民政府1949年播遷來台,與中共對峙迄今尚未有個明確結果,加上政府對大陸政策走向不時在變化,為前提來製造話題與問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形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緊張氛圍。

金門、馬祖是台灣外(離)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區,自古以來都是駐軍陣容最堅強、戰備整訓最嚴謹的單位,金門「擎天部隊」、馬祖「雲臺部隊」全盛時期分別有10萬及5萬大軍,如今兩個部隊加起來不過5000人,已然談不上衛戍領土的禦敵前鋒,僅能形式上做做表面功夫,以告慰國人。

回顧歷史得知,馬英九執政8年兩岸關係和睦,經貿往來頻繁,致使國防部編制大幅度的整編、瘦身,甚至是裁撤,此舉並非壞事,軍事投資上的花費節省下來,轉運用在民生建設,讓當時台灣價值榮耀在世界各地,無奈「月有陰晴圓缺、國有旦夕禍福」,劍拔駑張的煙硝味再次將兩地推上戰争邊緣,重新築起瞭望台、灘頭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針對金門現況臨戰局勢做了專題報導,訪問了金門觀光協會及在地民眾,盡皆表示:「兩岸如果真的發生戰爭,要保衛金門不落入中國之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多島民憂慮的認為,過去金門經歷過砲火血淋淋的洗禮,戰爭帶來的傷痛迄今難以抹平,不敢想像要再一次重蹈歷史覆轍。

循此,「天大、地大、人民最大。」害怕戰亂的國人利用各種場合、發出聲嘶力竭的求援聲,執政黨卻扭曲武斷的置之不理,何時才能讓民意真正的期盼有所依歸?在野各黨不分藍白的民意代表暨縣市長,亦是否應專注謀求良策,積極作為、勇於任事。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