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

美元國際貨幣仍具主導地位

文/張士傑

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

簡單回顧美元歷史,十九世紀世界採金本位制,一盎司黃金價格為三十五美元,一九六○年代經濟危機造成黃金需求增加,美元嚴重貶值,一九七○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宣佈美元不以黃金為基礎,成為浮動貨幣。市場普遍依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 USDX)評估美元相對全球貨幣價值變化,衡量美元與其他六種主要貨幣價值,權重依據經濟規模,以歐元佔比最大、其次為日圓,由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發佈數據,成為美元貨幣強弱的指標。

美元指數的主要功能,係用以觀察美元價值變動的趨勢,美元指數基數為

一○○,若從一○○升至一一○,顯示美元相對於六種貨幣整體升值十%,預計資金會從其他國家流向美國。反之,美元指數下降表示持有美元價值相對其他貨幣為低,資金會從美國轉向其他國家。市場也發展出美元微笑理論,認為不論在美國經濟大幅下滑或強勁成長時期,美元都會上漲,而在溫和成長時期則表現不佳,因此美元指數進入修正領域後,市場分析認為美元存在貶值空間。美元計價資產需求增加可以預期,因美元具有國際貨幣地位,美元計價資產的需求顯著增加,導致美國股票市場市價大幅上漲,促成美元計價債務與股票資產成為最佳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因此國際投資人普遍會選擇持有收益率較高的美元計價資產。

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表示全球儲蓄的增加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導致美國資產於其他國家持有總額增加,包括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為抵禦外匯衝擊而積累之外匯存底,及全球主要出口國(特別是能源出口國)積極購買美元計價資產以累積財富。

美國經常帳赤字攀升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赤字,造成債務不斷增加,貿易赤字透過美元流出至全世界。國家經常帳餘額等於國內儲蓄與國內投資差額,當儲蓄超過投資,會出現經常帳盈餘,而當儲蓄低於投資,則出現經常帳赤字,經常帳赤字的國家必需向境外出售資產以滿足境內資金需求。

從一九五○到一九八○年,美國國內儲蓄還可以滿足國內投資,但自一九八○年,美國投資超過儲蓄,美國經常帳產生赤字,呈現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債務的持續增加。美元計價資產的國際需求也導致經常帳赤字,雖然境外可發行歐洲美元和歐洲債券向全球提供美元和美元計價資產,然而,美國仍然需要在美元流動性出現問題時,美聯準會適時以互換交易提供流動性。

美元潛在競爭對手

美元競爭對手歐元和人民幣都面臨不同的問題,歐元主要受限於經濟規模,歐元區經濟產出在未來十年內不太可能超過美國,儘管中國大陸出口已超過美國出口,人民幣則有資本流動限制及對國際投資法律保護等問題,會限制其擴大國際使用,使得人民幣未來十年內不太可能取代美元。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指出,歐元和人民幣未來十年內都無法取代美元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歐元區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正在減弱,歐元區產出約是美國產出的三分之二,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快於歐元,預計隨著時間而擴大。而中國大陸經濟實際產出可能超過美國實際產出,但薄弱的法律保護相對限制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能力,短期也無重大變化,如果中國大陸開放資本市場並改善投資者保護,人民幣國際化將會更快。

匯率的避險策略與挑戰

相對於日本壽險公司近期針對匯率避險的財務決策,台灣壽險業當前因應淨值大幅下降,多家壽險公司所持有美元債券將多數改為持有至到期,雖不再受利率升息影響,但卻也無法立即交易變現,台美利差大與匯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就必須面對財務報表損益績效的挑戰。

美元國際貨幣與國際經濟發展的變化,以日本壽險業的投資決策為例,顯然是經過仔細評估的決策,但類似的情境卻不會發生在台灣,即使台灣保險公司仿效日本釋出美元債券改持有台幣,受限於台幣固定收益市場規模,大量台幣現金很難於短時間妥善配置於台幣市場,因此,面對台幣債券市場胃納量,加上外匯市場交易的現實,都是壽險業思考應否調整投資策略及資金運用必須克服的議題。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