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綜合

感性與理性 陳殿禮談藝術家具

文、圖/轉載自台北內科週報

陳殿禮教授(右2立者)曾策展「木.作.家」,相當成功(照片係陳殿禮教授提供)

孔老夫子在幾千年前便提出「君子不器」來勉勵讀書人,當然對人的修為,不能框限自己,可是對「器」來說,仍是要發揮想像力,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供人使用。家具,係指提供人類於家居生活所需的器具而言,同時,依據人的需求層次可分為:一般家具、設計家具及藝術家具等3類。「一般家具」係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為主,以實用性機能為優先思考之生活器具;「設計家具」則是除了具備實用性機能之外,還需兼具美學性機能;而「藝術家具」則是除兼具實用性與美學性之機能外,尚須滿足生命層次所需之象徵性機能。

對於上述的3種家具,最清楚的人莫過於台北科技大學陳殿禮教授,他早年求學的階段即投入心力,從木材中體驗人生,領悟大自然的神奇,講求「三分天成、七分創造」,尤其追隨梁又照、施純協老師導出「創易設計思維」成就「藝術家具」,而獨有創意發揮,新近更帶領「禮設計」團隊,精心創作「朋程常桌」,深令產學界驚艷!

陳殿禮教授說:「藝術家具之創作依循著『三七法則』理念,即『三分天成七分人』來呈現材質、造形之美;3分天成是保留材料自身的天然特性,如自然邊、節點、開裂…等實木天然的特性,是上天的創作,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符碼,是無心而順應自然,而7分人則是回應家具在空間中應有的角色與機能,有意識的符應人與空間的需求,是理性設計思維的展現,換言之,創作藝術家具時是1種無心有意的過程所呈現出來的形態,是感性與理性交融的過程的產出,是天人對話後的語言。」

陳殿禮教授(右)策展的活動,邀請他的老師梁又照教授來指導(照片係陳殿禮教授提供)

在他的心目中,「因應不同家具類型的需求層次,在對象之心態上亦有所差異,就一般家具與設計家具而言,以使用者需求導向為主,著重在滿足現代使用者生活型態所需之機能為出發點,以他者為出發點,因此,其形宜隨機能而生,著重於實用性及美學性之造形,以符合使用者之需求;然而,個人在藝術家具創作,係透過與材料的對話,並依其材料之本質來尋求最適合它形態的使用性機能,自然表現其材質之美,透過創作者真誠的心對待之,尊重材料之特質達成天人共創的境界,呈現物性最真實的一面,是創作者1種『誠心』的對待」。

再進一步,從創易設計的觀點,創作藝術家具要先有怎樣的修為?對此,陳殿禮教授回答說:「藝術家具創作是1種『靜』的修為,創作時從材料本的角度來靜觀其變,靜心思考後掌握其材質的不易本質,再將其材料的本質,透過創作者變易的思維賦予它新的生命,並以簡易的方式與受眾對話溝通來呈現它真實的美,即掌握周易繫辭上傳第1章: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符合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統一當中求變化,變化當中求統一』即在變與不變中拿捏得宜。」

藝術無國界,陳殿禮教授(左)很重視對外的交流(照片係陳殿禮教授提供)

最後,在實踐上,陳教授認為,「找出簡易的法則來呈現自然之美,讓觀者能簡易的瞭解個中的道理,即掌握《易經》中的簡易、變易、不易的3易,也讓創新思維受『易』匪淺。」總之,萬變不離其宗,即使藝術是講求變化,在「變」中要能體會「不變」,就可千變萬化了,並讓使用者樂在其中!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