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論壇綜合財經

會計資本新制、保險科技與高齡化重塑壽險市場的三大趨力

文/彭金隆

台灣壽險市場正面臨三個重大轉變,分別是監理層面的會計與資本適足新制、營運層面的保險科技應用,與社會結構層面的高齡少子化社會發展趨勢,預料將成為左右壽險市場未來發展方向的三大趨力。

首先,是來自於監理與經營規則的大幅變化,二○二六 年台灣將正式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IFRS17),這套全新的財務會計制度,對保險業的經營績效衡量與報導方式,與過往有顛覆式的改變。壽險公司未來為符合這套全新的財務表達方式,勢必將調整商品結構、銷售與投資策略、風險管理、績效評估與通路佣獎制度等等,變化程度全面而且徹底。  

壽險業監理與經營的面貌改變   

保險科技已是趨勢   此外,還有更大的改變來自於二○二六年台灣將實施「新一代清償能力資本制度」,這主要是師法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所制定的保險資本標準(ICS)而制定。新制度目前雖然沒有完全定案,但就已經確認的內容看來,不同於過往的計算方式,加上更嚴格的資本要求標準,將對台灣壽險公司體質進行全面性的加壓,沉重且高標準的資本要求水準,勢必對壽險公司的商品策略、投資配置、資產負債管理產生更直接的影響。二○二六年開始,會計與資本制度將顯著改變未來壽險業監理與經營的面貌,而二○二六年只是起點不是終點,實質影響將持久且深遠。

其次,除了監理與會計制度的大變革外,未來還有一個重大的趨勢,就是壽險業營運的遊戲規則改變了,這個改變主要來自於保險科技應用帶來的衝擊與後效,未來也將改寫許多傳統保險經營的手法與結果。保險科技的應用,讓壽險業的價值活動從實體化逐漸轉向數位化與自動化,一旦啟動就是不可逆的趨勢,其中壽險通路面臨的科技創新,將是影響最顯著的區塊之一。

保險科技滲透壽險領域,讓市場正面臨一個看似緩慢但卻非常有感的改變進行式。金融科技的影響,可以從暢銷書Bank3.0引領的風潮明顯察覺,它點出消費者要的是銀行服務而不是實體的銀行,其實保險也是一樣,客戶要的是保險服務,並不一定要保險公司或保險服務的人。台灣壽險業高昂的通路成本,為保險科技發展創造極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提供未來數位通路發展的重要契機。二○二一年因為疫情,意外的讓遠距身分認證與遠距投保有長足的進展。 遠距投保多元身分認證解決「親晤親簽」的歷史難題,看似只是投保方式的細小改變,但遠距投保打開了傳統保險實體通路的潘朵拉盒,開啟傳統通路轉型無限的想像,透過數位載具,客戶可以在業務員不在身邊的情境下完成投保,科技的進步與便利,讓空間與時間的藩籬被打破,傳統業務員可以更有效率的接近客戶並完成交易。

但不可諱言,如果傳統通路拒絕改變,勢必受到科技的挑戰與威脅,科技工具應用不斷地發展,會促使拒絕轉型的業務員早晚會退出市場,以後凡是能在市場上繼續發揮的業務員,必然是大量依賴與嫻熟使用科技工具的人,其中遠距投保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武器。(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商學院 副院長、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