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錦稷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研發與生產聚落,台積電更是半導體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代工製造生產的全球龍頭業者。但美中科技競爭對峙的態勢下,地緣政治的政經風險,不斷對台灣半導體業產生嚴重影響與劇烈衝擊。
今年八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Raimondo)訪問中國大陸,原本此行希望能緩和美中競爭的緊張關係。但中國大陸手機大廠華為隨後發表新手機,宣稱在手機與5G通訊上不受美國晶片管制影響。回顧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晶片與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可以說是越來越趨於嚴格,原先只是美國技術含量達一定比例門檻以上的廠商受到管制,之後是持美國護照的公民不得到中國大陸從事半導體工作,而「晶片法案」更規範受補貼的技術研發成果必須接受出口管制。
美中科技對峙的遠因,出在北京政府以國家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扶植紅色供應鏈以取代對美國等科技先進國家依賴。但挾國家政府力量背後,往往摻雜不正當甚至不法手段,例如:強迫外商技術授權以換取在中國大陸設廠或進入市場;高薪挖角科技人才背後,隨之竊取領先廠商的商業機密也時有所聞。這些國家力量介入的不當手段,不僅造成產業不公平競爭,甚至已經形同是對各國經濟與科技研發成果的不法侵害。 台灣過去積極投資中國大陸,提供資金、技術與人才,才有兩岸跨境管理供應鏈高度整合的經貿關係。但台灣過去帶著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與高階製造能力,毫不設防的全面赴中投資,不僅造成自身產業升級轉型的停滯,甚至隨著紅色供應鏈逐漸壯大,更讓兩岸過去的產業垂直分工模式,逐漸轉變為水平的產業競爭關係。許多美方指控中方的不正手段,其實也都是台灣產業長期抵抗中國大陸的艱辛實例,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與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更是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本土化過程中最覬覦的目標。
台灣並非要自外於中國大陸市場,相反地其仍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尤其是電子零組件與資通信產品。但隨著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等科技產業應用的發展,不但將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更將因科技發展應用帶來產業版圖、國際供應關係,甚至地緣政治競爭優勢的轉變。
台灣擁有完整的科技產業,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生產絕大多數先進製程半導體的台積電,更是未來人工智慧(AI)等科技新興應用,甚至先進軍事武器的最重要關鍵瓶頸。半導體設備、人工智慧(AI)或是高速運算等領域的晶片生產製程,早已是美方高度關切議題,甚至已祭出嚴格的出口管制,台灣半導體產業與晶片生產的關鍵角色,也是美中科技戰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主因。
在美中科技對峙與地緣政治競爭態勢日益激烈之下,台灣早已無法自外於美中之間,唯一能做的是如何管理其所帶來的政經風險。就產業而言,保持科技產業的全球領先優勢,是台灣半導體能持續壯大的根本所在,加大科研力量,強化對半導體科技的投資,深化與大學及高等研究機構合作,培養更多半導體領域人才,更要建立半導體研究基地,持續提升產業技術領先優勢。
政府部門應強化知識財產權的保護之外,對於敏感科技、關鍵人才的保護,也是保障台灣創新研發成果不會被敵對勢力惡意使用的關鍵作為。就國家層次而言,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台灣應更主動尋求跨國合作,深化與民主友邦之間的夥伴分工與整合,例如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先進國家的半導體業者,共同研發,擴大先進技術的應用範疇,建立更緊密合作與互惠有利的生產供應關係。
參與國際半導體產業組織與全球半導體領域深化交流和合作。台積電相繼在美國、日本,與德國投資設廠,也具分散製造基地風險的戰略意涵。 美方敦促下,荷蘭與日本已經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口生產先進製程晶片所必需的設備或是關鍵材料,而幾家台灣廠商卻被點名,協助華為公司在中國大陸深圳建置晶片廠或提供半導體製程設備。
台積電在南京設有工廠,二○二一年更決定再投資約二十九億美元擴增南京廠的28奈米產能。在美對中出口管制日益嚴格下,台積電未來在中國大陸將難以建置新廠,甚至升級製程也有困難。對於中國大陸之外的歐美及其他市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應更積極發展「非紅供應鏈」,以確保台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有效管控地緣政治之下的政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