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醫療

從邋遢男工程師變身愛運動美眉

陳耕醫師,讓患者開心做自己

文/陳美萍・圖/陳耕

第一屆「成人之美獎」入圍的小春,是一位竹科工程師,他出生時指定性別為男性,但私底下是喜歡偷穿媽媽漂亮衣服和高跟鞋、愛玩洋娃娃的女性。曾經,他不敢與任何人討論內心真實的自己,就在升大三那年,父親過世改變了他的想法:人生只有一次,何不開心做自己?

陳耕說手術是一輩子的事,需要客戶認為符合自己的需求,又能達到所要的結果。

意外推開人生另一扇門

在一次閒逛台北熱鬧東區的路上,他不經意一瞥,看到了「雅丰麗緻診所」,順手按了電梯推開大門,預約了陳耕醫師的門診。「找到我說來也是奇妙的緣分,台北市忠孝東路是醫美兵家之地,光一條街就至少200多家醫美診所。小春知道我是專門做跨性別手術的醫師,馬上預約了我的門診。」

陳耕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醫師訓練及整形外科醫師訓練都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也是臺灣做變性手術歷史最悠久的一所醫學中心,1988年全臺第一例變性手術由榮總完成。升主治醫師後,她還遠赴美國紐約大學「跨性別手術中心」學習性別重置手術及照護技能與知識。

「我從來不建議任何人做任何事,任何事情都不是非做不可。」陳耕說手術是一輩子的事,需要客戶認為符合自己的需求,又能達到所要的結果。小春原本想做「性別重置手術」(Gender Affirming Surgery),這部分牽涉到更複雜的醫學議題,現行規範需要二份精神科診斷書。

倡議去病化 減少性少數的焦慮不安

陳耕目前是「跨性別醫學學會」的常務理事,學會正在倡議「去病化」,期望將「出生時性別認定與出生後自我認知的性別不一致」的問題浮上檯面。因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不一致所造成的「焦慮不安」,是為「病」的範疇,而定義自我認同性別為「心理」層面。之所以倡議,目的就是增進大眾對性別多元的正確理解,以減少性少數可能會有的焦慮不安。

小春出生時為男性,眉骨較突出、額頭較方、太陽穴較凹、蘋果肌較平,看看去十分陽剛。陳耕醫師利用從小春腹部、大腿抽出的脂肪,一部分修飾額頭、眉骨這些陽剛的線條,一部分填補蘋果肌,幫助臉部更顯豐潤、飽滿。

「我鼓勵小春說出自己的想法」,小春和陳耕醫生討論後,確認了自我對顏面及身材曲線的追求優先,決定暫不做「性別置換手術」,也不選擇全臉削骨的大「工程」,把重心放在柔化顏面並抽指做「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利用自體脂肪達成臉部修飾及隆胸手術,這種手術滿足了小春內心對女性的認同,也大幅減少了焦慮。

陳耕目前是「跨性別醫學學會」的常務理事,學會正在倡議「去病化」,期望將「出生時性別認定與出生後自我認知的性別不一致」的問題浮上檯面。

顏面柔化手術 找到做自己的方式

以往想像的變性手術著重在生殖器的生理功能。「顏面柔化手術」(Facial Feminization Surgery)以在性別認定上屬於社會功能,因為多數人用外型判別性別,在陌生人前、坐公車時、吃東西、逛街買菜時,對方喊出來的是先生?還是小姐?這是一種社會認知。

「我最開心的是小春做出來的效果非常好,臉部柔化很多。」手術做完後追蹤了半年的術後照顧,小春都非常配合,跟醫護人員打成一片,成為一群婆婆媽媽的姊妹。「我們常常交換怎麼買衣服?怎麼上妝?幾乎無所不聊。小春很活耀,但還不太會打扮,我還請造型師教打扮,現在小春又更漂亮了。」

「我盡量不以自己的角度和觀念套在別人身上,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溝通上,尊重客戶想法,設計最佳CP值手術,最終呈現想要的結果,這是最重要的。」鼓起勇氣推開改變的那扇門,小春也找到了做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