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社會綜合醫療

謝瀛華院長主講「腸」壽人生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老化」,將健康概念延伸到抗衰老,以醫療保健和抗衰老為基礎,鼓勵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壽命,使人類更健康。台灣社區醫學會理事長、謝瀛華院長元月6日在台北水源區民活動中心,熱烈開講「再生醫學抗老化和『腸』壽計畫」,現場座無虛席。  

謝瀛華院長主講「再生醫學抗老化和『腸』壽計畫」。主辦單位/提供

全球有高達七成五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高齡化社會之後,慢性病患逐漸增加,健康照護觀點從治療面轉移到預防面,從預防醫學角度來說,保健食品具有延緩老化效果,受到各國政府及民眾青睞。目前有超過 950 家企業,專注於再生醫學領域發展。申請進入人體試驗者超過一千件,其中的58%為癌症腫瘤治療,主要是利用健康的細胞修復、取代已受損的細胞或器官組織。  

這場講座由財團法人陶聲洋防癌基金會主辦,台北市中正區水源里里長辦公室 、台灣社區醫學會和寶家健康管理顧問公司共同協辦,邀請謝瀛華醫師和寶家健康管理顧問總經理嚴意智擔任主講人。  

謝瀛華院長針對大腸直腸癌做了精湛講解。他說,大腸癌危險因素為年齡與家族史、飲食和運動、腸道微生物組、肥胖與肥胖基因;美國拜倫.羅賓遜醫師提出「腸腦」的理論,以及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傑松教授提出的「第二大腦」理論,都說明腸道神經系統就像大腦一樣,會發出與接收訊息、記錄經驗、影響情緒起伏,因此,益生菌對人體具有抗過敏、提升免疫力、緩解便祕,已成為現代人保健所不可或缺的要角。由於腸道菌會誘發各種疾病的產生,包括氣喘、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健康的腸道約有10兆以上的腸道細菌,他提出了「77事便」和「增強免疫7招」。  

謝瀛華院長(右三)提出了「77事便」和「增強免疫7招」。主辦單位/提供

大腸癌的七大症狀是:一、排便出現血絲或呈黑色、大量黏液;二、糞便型態改變,便量變少或由少變多,或由粗變細,拉出如鉛筆般細糞;三、腹痛或絞痛;四、裏急後重,即排便後沒多久就又想解便,常有解不乾淨的感覺;五、不明原因貧血;六、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七、腹部出現不明腫塊。  

預防大腸癌七點:一、50歲後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二、高纖飲食減肉減油、多蔬少油不炸、減少肉類攝取,雞、魚等白肉或豆類取代豬和紅肉,多吃高纖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幫助腸道正常蠕動,排便順暢;三、缺少鈣質、維他命A、C、E及礦物質硒,會增加大腸癌罹患率,適量維生素攝取,增加鈣質攝取、適度吃一些益生菌;四、每天飲酒不超過一杯;五、吸菸增加所有癌症的風險,不要吸菸;六、每天至少做30分鐘體能活動,有助腸子蠕動 ;七、脂肪量過高者是癌症的高危險群,要設法保持理想體重。

增強免疫七招是:一、飲食均衡,注意營養攝取;二、守護健康,鍛鍊免疫機能;三、正確用藥,不可濫用藥物;四、身體保暖,有助血液循環;五、穩定情緒,適度排解壓力;六、充足睡眠,擁有最好體力;七、規律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