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葉倩如、孟龍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在去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召開,大會中決議「逐步淘汰」未經處理的化石燃料,成為全球抗暖化有力行動的一大里程碑。1月31日,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發布了最新的「2023氣候變遷與能源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民眾對於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和影響關心度增加,然而,對於台灣當前能源現況、國際情勢和政府作為了解仍相對不足。與會學者專家齊聲呼籲,分立政府上路後必須加強對民眾的教育溝通,期待主要政黨凝聚對氣候變遷的共識,讓台灣真正與國際接軌。
在民調記者會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執行長顧洋呼籲氣候問題有其多樣性,必須透過媒體的力量傳遞更多正確的資訊,事實上,就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多數的資訊來自媒體而非學校。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強調,基金會不僅建立海量的資料庫,更有具體努力的方向性,社會變化應尋求重要的傑出人才或公司作為領導的角色(leader),以領導的角色帶動整體社會的進步,基金會推動大大小小不同的計劃,對媒體和民眾發揮有效的影響性。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鼓勵政府開放更多資料,並建議可做大規模的民意調查還有小規模的利害族群的深度溝通,強化與民塚的溝通,並且減少意見歧異的現象。彭啟明更鼓勵年輕朋友可以把氣候變遷當作事業,許多氣候變遷的商機和發展,年輕人可從商業的角度去發展,對社會也產生正向的效應。
氣候變遷應納作候選人政見四成民眾沒聽過碳中和
TAISE進行「氣候變遷與能源民意調查」邁入第13年,民調針對台灣19個縣市民眾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時間自11月27日至12月8日。在參與人數創紀錄的COP28落幕後,這項台灣對於氣候變遷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具有特別的參考價值。最新民調的最新調查結果中,氣候變遷讓國人「最有感」的生活影響是「消費變高」,較2022年上升了28.0%,支持對抗氣候變遷納入候選人政見的比例高達72.6%,過半的受訪民眾支持政府徵收碳費或碳稅,顯示氣候變遷議題已逐漸走入台灣民眾的日常。
但是,完全沒聽過「淨零排放」、「碳中和」的比例有4成,知道國際對抗全球暖化目標要減少工業革命前均溫1.5℃的受訪者僅11.9%,對於台灣目前主要發電方式,有93.3%的受訪者答錯。我國立法院已在2023年2月15日三讀通過了《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也代表台灣正式進入淨零時代,然而,台灣民眾對於相關實質內涵的理解仍然有待加強。
氣候變遷意識提高民眾不知台灣發電方式
「台灣民眾對於氣候變遷除了災害外,開始大幅意識到糧食不足、能源短缺、消費變高、就業衝擊、健康疾病及公平正義,顯見國人開始重視氣候變遷的實質內涵。」針對TAISE這項民調結果,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提出他的觀察。
不過,他認為國人對於氣候變遷雖高度關注,但對相關內涵及其所帶來的改變,仍有顯著的認知落差,「這將不利於淨零轉型的推動,建議應該多進行全民教育推廣或開放溝通方式。」另外,民調結果顯示僅6.7%的受訪者正確答出我國目前主要發電來自天然氣,21.1%的比例回答核能,對此,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李明旭教授指出,民眾對於國家目前與短期電力發展結構,仍存在認知落差。
分立政府型態須強化能源共識
這份民調的結果也發現,具政黨傾向的受訪者較無政黨傾向的受訪者,更支持將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如全球暖化、減碳等)列入政黨或政治人物的重要政見。但是,在碳費徵收、水電費調整等議題的支持度將有所下降,顯示當氣候變遷涉及民眾荷包時,對於相關政策的支持度比較保守。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直言,2024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結果,台灣未來4年將出現分立政府(divided government)的政府型態,新任總統為民進黨籍,立法院席次則呈現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各自不過半的比例。政黨立場將影響氣候與能源政策與法案的推動,但發展綠色能源為國際趨勢,政府立場較不易改變。彭啟明則提醒,從先進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對於能源政策具高度對立的國家,不利於能源轉型的推動,建議朝野應積極進行對話討論,形成較明確的共識。
台灣民眾認知與國際訴求不同軌
TAISE的民調中詢問受訪者,是否認同禁用化石燃料是減少全球暖化最重要的路徑,結果顯示認同比例約僅50%,遠低於減緩暖化影響力不大的「植林」與「資源循環零廢棄」。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顯示台灣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部分認知與國際訴求無法同步,這項有趣的差異是否反映出台灣目前能源政策的論述,以及相關報導不足,導致受訪民眾認同禁用化石燃料的比例偏低,值得探討。 綜觀這份民調,本次結果顯示,儘管受訪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關注及議題支持度增加,但對於實際內容的了解依然有限,尤其在《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一年後,仍有四成的受訪民眾沒有聽過「淨零排放」及「碳中和」,更有六成的受訪比例不知道「2050國家目標」,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認為,政府在對抗全球暖化相關議題的教育宣傳上,需要再進一步推動。
此外,儘管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受訪者支持政府因應氣候變遷調漲水電費,但趙恭岳仍建議政府,在回應COP28汰除化石燃料補貼決議的同時,過程必須要兼顧公正轉型,將相關補助透過氣候金融手段來協助脆弱群體,強化自然為本的解方,更避免土地利用的爭議。
加強溝通與國際接軌TAISE執行長顧洋教授表示,由本份民調可以看出,相較於2022年的TAISE民調結果,2023年受訪民眾對於氣候議題造成影響、以及如何減緩暖化的考量更為廣泛,關切的層面已擴增至生活消費、健康、糧食、能源,甚至法制規範、就業及公平正義。對於這份民調結果,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提醒,受訪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了解僅止於大方向,包括我國目前的能源政策、配電方式都缺乏更深入的認知。另外,民眾對抗全球暖化的行動也嫌不足,受訪者對於政府、企業面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積極度也持保留態度,顯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再者,民調中過半的受訪民眾支持水電價格回歸務實考量,予以調漲,凸顯出台灣民眾了解目前我國能源成本高昂的現狀,但是,面對COP28會議呼籲各締約方,必須在2030年較2019年減少43%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我國現任政府提出2030年減碳24%的目標,差距仍大。
對此,簡又新大使呼籲,新任政府當務之急是加強與各界的溝通,凝聚對於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政策的共識,讓企業、民眾都能知悉,務求與國際共識接軌,才能有利於我國推動淨零排放,對抗氣候變遷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需要全民一同努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