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醫療

《113年度外科醫學會年會系列報導05》

終身成就獎陳肇隆名譽院長

肝臟移植40載 受術者存活率全球最佳

文/吳慧芬

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今年獲得台灣外科醫學會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他在113年度外科醫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以〈深耕台灣,立足國際,醫援海外〉發表專題演講,備受讚譽。

投入肝臟移植領域40年,到今年一月底止,陳肇隆所帶領的肝臟移植團隊,已完成2402例臟移植手術,根據團隊2021年發表於《肝臟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國際期刊,針對最困難的緊急活體肝移植治療慢性肝炎合併急性肝衰竭的大系列報告,受肝者術後存活率3年95.5%、5年92.9%,是國際最好的成績。

1950年出生的陳肇隆,是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率先採用腦死定義,從一名車禍腦死的年輕人身上取得肝臟救人,促成台灣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韓國早了10至12年,帶動台灣器官移植醫學的蓬勃發展,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一肝兩受的分割肝移植手術,更於2019年5月榮獲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陳肇隆1969年高雄中學畢業,考上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大學時,他即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投入山地醫療義診,足跡遍布屏東霧台等6個村落。1976大學畢業那一年,經營之神王永慶創辦的長庚醫院首度招募住院醫師,陳肇隆從分類廣告中看到這則訊息,北上前往應試。

以親身經驗勉勵年輕醫師要努力

陳肇隆說:「那時從高雄搭平快夜車到台北考試,我嚇了一跳,200多人報考,只錄取6名住院醫師,一個月後,我接到備取通知。到現在我把備取的通知留下來勉勵年輕醫師說:『一個長庚的備取第一年住院醫師,可以在27年後,當上長庚醫院院長,持續近13年,證明只要肯努力,大家都有一樣的機會。』」

陳肇隆當住院醫師的第3年,因緣際會為首創「手指切肝法」的台大教授林天祐繪製《肝臟外科》教科書的插圖,為此翻遍書籍文獻,熟悉每個細節,他笑說:「只要下了功夫,就會產生興趣」,這也啟蒙了他未來走上肝臟移植這條任重道遠之路。

1967年世界出現第一起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台灣還沒有相關經驗,就連在美國也是最先進的實驗性外科手術。1982年陳肇隆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兒童醫院進修,換肝先驅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史達哲(Thomas Starzl)教授正好到此演講,陳肇隆把握機會,毛遂自薦拜他為師,並考過賓州醫師執照,成為史達哲的第一助手。

在當時,換肝是非常困難的大手術,即使是史達哲手術時,也常被噴得滿頭滿臉都是血,待在他身邊學習,被飆罵是常有的事,不過,陳肇隆甘之如飴,謙虛且努力學習,表現獲得史達哲的讚賞,希望陳肇隆留在美國發展,但陳肇隆還是決定把肝臟移植帶回台灣。

多方用心、加倍努力 克服起頭難

萬事起頭難。陳肇隆在台灣加倍努力推動肝臟移植,遠赴瑞士爭取並引進臨床試驗中的抗排斥新藥,催生國內腦死的判定標準與程序,他自備睡袋,經常睡在實驗室,為了讓雙手更靈活,他每天要打200個繩結,為了要有能夠站立10幾、20個小時手術的好體力,每天再累也會去快走,當時台灣還沒有進口上市的器官保存液,只能從文獻上找到配方,在製劑室自行調配,一切就是為了做最好的準備。

1984年3月一名年輕女子,在大量吐血、肝昏迷、休克情況下,從加護病房被轉進手術室,另方面院內則有一名車禍者被判定腦死的年輕男子。陳肇隆為這名女性做了32個小時的手術,成功移植入男子的肝臟,女子於術後逐漸清醒,創下台灣首例腦死捐贈肝臟移植成功首例。

首例成功的經驗,開啟國內腦死肝臟移植的先例,引發社會討論,當時陳肇隆佔據國內社會版各個版面,更一度讓陳肇隆接到地檢署傳票,差點遭檢察官起訴,但他沒有退縮,持續與醫界、法界與立法委員溝通與協調,促成台灣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器官移植立法,也為三年後的心臟、七年後的肺臟移植鋪路。

救人第一 催生推動活體肝臟移植

陳肇隆的腳步未因困擾而停歇,他深刻明白大愛捐贈的器官有限,因此再進一步催生推動活體肝臟移植,希望能夠挽救更多人的性命。1992年底他毅然放棄在北部有成的人脈與資源,舉家南下高雄,只帶一名護理師重新籌組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在1994年完成台灣首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當時的這名病童,現已30多歲了,於一家科技公司任職。

在高雄長庚服務期間,陳肇隆率領的肝臟移植團隊一再挑戰極限,2002年完成華人首例活體雙肝移植,2006年首創全球例行性顯微膽道重建,2013年完成台灣首例第2單一小節肝移植,2024年達成2400例肝臟移植手術。

2006年在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發表活體肝移植治療膽道閉鎖症,5年存活率98%、2008年在Transplantation發表活體肝移植治療肝癌,五年存活率90%,2021年在Liver Transplantation發表緊急活體肝移植治療慢性肝炎合併急性肝衰竭,受肝者術後5年存活率92.9%。這些都是文獻上最高的存活率、最好的成績。

師生先後榮獲ILTS終身成就獎 傳為佳話

2019年5月全球肝臟移植領域最權威的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ILTS)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大會將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頒發給陳肇隆。陳肇隆當時帶著妻子本多美惠及擔任外科醫師的女兒陳之逸與醫師兒子陳之浩一同到場觀禮,分享他的榮耀。

陳肇隆的恩師史達哲教授,是ILTS第一屆終身成就獎得主,這是全球肝臟移植領域最尊崇的獎項,以表彰長期在肝臟移植領域具重大成就與貢獻者。時隔26年,陳肇隆也獲得這項獎項肯定,成為全球華人獲得殊榮的第一人,是「台灣之光」,也是「世界之光」。

陳肇隆讓無數病患,在垂死中重獲生機,出神入化的醫術,在日本醫科大學北野正剛校長親臨觀摩後,形容是「人類的極限」,曾被改編為日本漫畫《閃耀吧!手術刀》、小說、電影及日劇《孤高的手術刀》,電影、日劇,分別由男星堤真一、瀧澤秀明主演。他還曾經帶領團隊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受訪。

40年來,陳肇隆在肝臟移植領域創立多項台灣、亞洲及全球的移植紀錄,並在活體肝移植維持全球最高的存活率,在活體肝移植的技術與策略發展出多項創新與改良,獲得領先世界水準的成績,發表SCI學術論文500多篇,並且擔任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副主編及Annals of Surgery、Transplantation、Liver Transplantation等一流學術期刊編委,獲邀在國際及海外醫學會議演講500多場,同時進行相關的基礎研究,並培訓國內外肝臟移植醫師400餘名,至今依舊在高雄長庚醫院執醫,安排每周三次門診與三天手術。

陳肇隆於1992年獲選為高雄醫學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1996年獲得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2005年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獲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獎章、2015年獲台灣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外交部外交之友貢獻獎章、瓜地馬拉及巴拉圭衛生貢獻獎章、中美洲議會Francisco Morazan指揮官級勳章、2016年獲第一屆國際醫療典範獎、擔任美國RAND智庫亞太政策諮詢委員、2018國際外科學院榮譽院士、2020-21國際活體肝移植學會會長、名列美國Stanford大學公佈全球頂尖2%終身影響力科學家(1960-2022),今年再榮獲台灣外科醫學會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投入肝臟移植領域40年來的貢獻。

無私傳承 拯救難以計數的寶貴生命

「一位外科醫師終其一生或能拯救數百、數千條性命,但如果能夠不藏私地醫療傳承,拯救生命更難以計數」。陳肇隆說,醫療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藏私,台灣的醫療能有今天,也是因為過去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日本學習,今天可以走出去幫助的,或讓人來學習的,就應該毫無保留地回饋國際社會。

像上海仁濟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在2004年建科,2006年陳肇隆帶領團隊跨海完成第一次手術示範,隨後持續指導與協助,如今上海仁濟醫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肝臟移植中心,兒童肝移植術連續11年全球第一,該院院長夏強把榮耀歸於老師陳肇隆。夏強於2017年受訪時指出,仁濟醫院換肝手術存活率遙遙領先歐、美、日、韓,以及大陸其他換肝醫院,但仍比不上陳肇隆團隊。陳肇隆培育的大陸學生,比如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長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夏強院長,也由於在肝臟移植的傑出成就與貢獻,分別在2017、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路走來,陳肇隆認為,外科醫師雖然辛苦,卻可以從救人活命的使命感與成就感中獲得極大的快樂與滿足。他引用並實踐恩師史達哲教授的名言:「醫學的歷史通常是:昨天認為不可思議的,今天也很難達成的,往往明天就成為常規。」(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s that what was inconceivable yesterday, and barely achievable today, often becomes routine tomorrow)。40年來他見證太多的病例, 透過不斷的挑戰,讓過去不可能的肝臟移植急、重、難症,成為常規的治療。

陳肇隆名譽院長勉勵後輩,在醫療生涯中,只要設定目標聚焦、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那就夠了,醫療如此,其他領域也是一樣。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