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醫療

《113年度外科醫學會年會系列報導11》

林承弘主任:

長庚外科團隊積極響應

文/陳美萍

「最抵近術前討論」的實踐對病患安全、手術品質和醫療人員專業水準的提升至關重要。這觀念的推廣體現了醫學新省思和做法,具體可操作並有實施步驟。中央研究院院士魏福全醫師因推動「最抵近的術前討論」獲得台灣外科醫學會贈與「終身成就獎」。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系主任林承弘還是住院醫師時,魏院士就已開始進行「最抵近的術前討論」,近十幾年來逐漸完善實施步驟成為固定操作模式。

林承弘主任表示,透過這些年的實踐,「最抵近的術前討論」不僅確保了手術過程中病患的安全,提高了手術品質,也精進了醫療團隊的專業水準。長期穩定的執行「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是臨床醫療實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為醫學專業的發展和提升做出顯著的貢獻。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的積極推動,有助於不斷優化病患安全、手術品質和醫療人員專業水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系主任林承弘強調積極推動「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有三大好處。(圖/林承弘提供)

第一、提高病人手術安全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將病人的所有病例報告,包括理學檢查、抽血及影像學,進行全面統整。這個過程不受時間點約束,可以在手術前一天進行,也可以在術前的幾小時內進行。以頭頸部腫瘤的病人為例,在耳鼻喉科準備階段可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空檔,趁此機會重新檢視病人所有的資料。這種全方位的討論不僅提供了寶貴的平台,讓醫療團隊能夠再次全面評估病人的情況,還能及時發現和應變可能發生的問題。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是在病人所有數據充分準備完成後在術前再做一次討論,當掌握最完善的病人數據時,這是進行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最理想時機。在這階段重新審視所有數據,以確保其準確性。同時,所有參與者都有機會提出未曾注意到的重要細節。這種全面的再次檢視,是在尋求潛在的遺漏或未被察覺的重要信息,可以確保手術計畫的全面性,進而提升病人安全。

第二、提升醫療手術品質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不僅只針對病人資料做討論,還包括住院醫師對相關手術最新發展的論文整理,有助於增進醫療團隊對治療選擇的了解,並激發其對不同選擇的深入思考辯證,即便只是參與討論的研究員,也能從中受益。

並且,這種實踐有助於避免單一決策的強勢影響,掌握可能忽略的某些細節,有效彌補單一決策的不足,確保手術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畢竟參與團隊協作的「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即便是身為觀察者的研究員,也可能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寶貴建議,從而提升手術品質。

第三、提高醫療人員素質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不僅是對病情的討論,同時為住院醫師和研究員提供了卓越的簡報能力培訓機會。在醫學領域中,清晰而有效的簡報至為關鍵,尤其對年輕的醫師而言,參與「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尤其重要,可培養其短時間快速有效傳達資訊的能力。

「最抵近的術前討論」的特點在於彈性應對,依據手術的複雜程度進行調整。若有醫療人員持負面態度產生誤解,實際上是誤解了「最抵近的術前討論」的中心思想。當一項新的醫療觀念推出時,醫師接受的態度至關重要,「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是一種效益遠大於成本的實踐,儘管術前討論流程已有標準化指引,但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以整形外科為例,手術的多變性常因病灶而異,如頭頸部腫瘤重建,腫瘤切除後重建有多種可行方法。與之相對,一般外科手術較為固定,如疝氣手術、乳房切除手術,術式已定就無需過多討論。然而,對於複雜手術,進行詳細的再檢視,提醒團隊關注特殊細節,是術前討論的必要步驟。如果是外傷肢體重建的病人,跨科別考量因素會更為繁多,「最抵近的術前討論」更可促進跨團隊合作。此外,討論可採線上方式,節省交通和時間成本。

在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林有德部長的倡導下,目前外科部已啟動「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其中心臟血管外科和大腸直腸外科已進行示範報告,其他各專科也根據每個手術的情況進行微調,靈活做法並不僵化。總而言之,「最抵近的術前討論」之精神超越框架,其核心價值是確保病人手術安全。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