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故事
「病人同名同姓 醫生開錯刀取錯腎」、「名醫開錯刀 右腳開成左腳」,一個個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看得怵目驚心,驚悚的新聞事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儘管世界病人安全聯盟早在2007~2008年就已提出全球病人安全的第二大挑戰為手術安全問題,並發起「安全手術,拯救生命」的活動,製作相關指引及查核表,但開刀開錯部位甚至是開錯人的烏龍事件卻還是時有所聞,開錯刀不但對病人及家屬造成難以逆轉的重大傷害,對醫療團隊以及醫病關係更是沉痛的打擊。
為更加保障病患安全、確保手術品質、精進醫療人員專業水準,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近年來專注於推廣「手術前最抵近的術前討論」,著重在最終討論的精神,在術前最適當的時間,藉由落實跨團隊成員共同參與、參考文獻實證資料、團隊成員進行充分討論後,最終選擇出對病人最佳的手術方式。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提升手術品質及病人安全再升級,外科部率先響應魏福全院士的倡議,從三年前就開始陸續舉辦相關工作坊,也從一年前開始實際推行,建置獎勵機制鼓勵所有次專科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手術前最抵近的術前討論。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長李書欣說,手術前最抵的近術前討論不但讓團隊全盤瞭解手術進行方式,可以讓手術進行更順暢、更有效益;年輕醫師更可藉此學到老師們的思考邏輯,進一步學習遇到這樣的狀況時,為什麼是要選擇走這一條路,而不是走右邊或左邊,老師藉這個機會就可以把思考邏輯講給學生聽,為什麼不採用他的想法,詳細說明理由,藉此凝聚更多共識,而且第二天馬上就要上場,這真的是非常有教育性。
李書欣進一步強調,手術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在高醫外科部實行一年來,大家都熱烈響應,配合度很高,像是高醫整形外科的主力開刀日是在每個星期一、三、五,我們就固定會在星期二、四討論,目前獲得的反饋都非常正向。多數醫師都認為這對臨床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幫助都非常大,特別是整形外科的重建,可以用的工具、方法和術式的變化,在排列組合後真的是變化很多,所以如果能夠透過這個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年輕醫師也可以提出他們的看法,也許會讓我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進一步討論和思考,讓醫師們藉此腦力激盪,不僅提升病患安全以及手術品質,還能讓外科醫師的學思能力翻倍。
儘管手術前最抵近的術前討論好處很多,但全面推行還是有執行上的困難,因為事前準備耗時費力,但要有完備的前置作業討論起來才有意義。李書欣進一步說明,一個值得討論的個案勢必相對困難,難度高的個案在參考文獻一定有非常多不同角度的文章,所以也許走A方向有五篇文章,走B方向有十篇文章,也許AB綜合起來的討論又有十篇文章,所以要報得好,事前勢必要有充分準備,才能在討論時告訴大家A方向的好處與壞處,B方向的優缺點,而且全都是要有憑有據,不是靠自己的經驗憑空講述;只是台灣的醫療單價低,醫師臨床工作太忙碌,要在手術前花時間做充足的事前準備確實很辛苦。另一方面是,術前討論感覺上是可以立即改善手術品質,但恐怕還需要更多研究,以統計學上的證據進一步證實施行前後品質改善的差異。手術具高度風險且高度專業化,病人於手術過程中因接受麻醉無法做直接的自主溝通,病人的安全必須仰賴醫護團隊緊密合作才能避免發生醫療疏失,因此如何透過團隊溝通以提升手術安全性確實值得醫療人員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