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醫療

113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 高醫大登場

逾千名專家齊聚探索治療新發展與未來趨勢

文・圖/黃福鎮

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消化系疾病占了四項,包括大腸癌、肝癌、胃癌及胰臟癌等,其中大腸癌長年高居男性癌症死因榜首,發生率為亞洲之冠。如何保肝、護腸又健胃,成為國人關心的課題。

由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及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共同主辦的113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3月23至24日在高醫大登場,主題聚焦在融新匯舊和科技醫療創新的角度上,尤其AI科技在消化醫學的運用。這次活動聚集了逾千名國內外消化系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包括AI科技在消化醫學的運用、免疫細胞治療及微生態在癌症治療及再生醫學的新進展,以及胃道腫瘤、膽胰臟疾病、B肝、C肝治療等消化系醫學最新進展與觀點議題。

113年消化系年會今起一連兩天在高醫大登場,郭昭宏(左起)、邱正堂、吳明賢、吳登強等國內胃腸科名醫齊聚一堂。

兩天議程安排2場特別演講、17場專題討論、14場周邊專題討論,18場一般演講以及邀請6位美日等國際著名專家演講,探討消化醫學進展及新趨勢,呈現台灣與國際消化系醫學研究的成果,盼能助國人遠離消化系疾病與癌症的威脅。主辦單位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邱正堂,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議會長、高醫岡山醫院院長吳登強及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議會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等4人,特別在23日召開記者會說明。

期待消化系醫學會卓越學術成就 成為台灣醫學界的標竿

吳明賢指出,台灣消化系醫學在肝胃腸的研究及臨床成果,一直都有很好的傳承。未來10年消化醫學勢必朝向精準醫療和智慧醫療發展。透過基因、微生物分析,更容易理解消化系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個體差異,實現精準治療和預防。

近年來在幽門螺旋桿菌篩檢及根除計畫,大幅減少消化性潰瘍及胃癌。B、C肝的治療及根除治療也大幅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大腸癌篩檢除了減少發生率及死亡率外,「大腸癌篩檢指引」則提供非胃腸科醫師判斷方向。

醫療科技不斷創新,消化醫學如微型胃視鏡等治療更為輕便和無創,同時,隨著AI在影像在病理分析等應用也將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效率。以上這些都將在本次年會具體呈現,期盼消化系醫學會卓越的學術成就成為台灣醫學界的標竿。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消化系醫學在肝胃腸的研究及臨床成果,一直都有很好的傳承。

讓內視鏡影像技術論述與交流 成為消化醫學的重要支柱

邱正堂表示,近10年來台灣在胃癌、食道癌或大腸癌的死亡率透過內視鏡的協助而大大降低。過去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胃組織或是胃腸繞道手術達到減重,內視鏡發展胃內水球及胃鏡袖狀縮胃術等方法減低預後照料,也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其他像是針對胃食道逆流,利用內視鏡發展出ARMS和ARMA手術,或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透過內視鏡影像強化的系統,使醫生能直接觀察腸道內部的情況,都足以說明內視鏡的應用,帶給患者更好的治療,甚至接近無創的術後成果。

由於內視鏡在消化醫學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將達成個人化醫療的境界。期待透過交流與論述讓內視鏡影像技術的進展成為消化醫學的重要支柱,使得疾病的診療更臻完善,,而未來透過AI及大數據的運用將有更無限寬廣的可能。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邱正堂指出,透過內視鏡的協助,台灣胃癌、食道癌或大腸癌近10年來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腸道微生態在癌症治療及再生醫學進展 盼能成為老年醫學新解方

吳登強指出,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將面對大量退化性、慢性的失能疾病患者,而再生醫學發展透過細胞及其衍生物產品,達到傳統藥物無法具有的組織修復及再生的效果,將成為發展治療技術的新契機。

這次年會本人演講的主題是「免疫細胞治療及微生態在癌症治療的新進展」,以結合糞便中微菌叢的植入治療及最新細胞治療的技術,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在藥物開發、癌症治療、再生醫學、器官修復等發揮無限的可能。

期望透過腸道微生態具有開創癌症治療新時代的潛力,探索微生物組免疫調節機轉,再加上幹細胞嶄新的發展與生物、免疫和外科癌症治療相結合的整體方法,對未來的台灣醫療提出最新的老年醫學解方。

高醫岡山醫院院長吳登強認為,再生醫學發展透過細胞及其衍生物產品,達將成為發展治療技術的新契機。

透過AI與精準醫療科技 持續提升內視鏡治療技術與研究成果

郭昭宏認為,這次年會在內視鏡醫療領域,從臨床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內視鏡治療之探討ARMS/ARMA debate」到精準診斷「腸胃道癌症的精準診斷與先進的內視鏡治療方法」的分享、從團隊「各種小腸疾病的處理之現況與未來展望」到跨團隊治療「針對肥胖主題的內外科對話」等進行研討。

還包括分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之精進」到「在困難性膽胰道疾病的內視鏡處理方法的進步」等。本人也呼籲重視環境因子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可能危害,提出論文「環境因子對腸胃道疾病的影響」,並呼應ESG永續醫療政策。

此外,也從最新的預醫法上路,瞭解「醫療糾紛及醫預法議題」, 期待內視鏡治療發展,透過跨國際、跨領域的方式相互交流與合作,並在AI與精準醫療科技上持續突破,提升內視鏡治療技術與研究成果,厚植醫療永續競爭力。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期待內視鏡治療的發展,能夠以跨國際、跨領域的方式相互交流與合作。

主辦單位表示,這次年會將以回顧與前瞻的全方位視角,闡揚醫者仁心仁術本質,並探討AI所帶來的衝擊與因應,讓與會者充分了解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醫學的學術研究趨勢及未來展望,期使醫療技術精益求精。特別邀請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及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邱正堂,分別發表〈未來10年消化醫學的進展〉和〈未來10年內視鏡醫學的進展〉兩篇專講,以十年時程為度、放眼全球趨勢,探討未來10年消化醫學。

另外,還委由《醫學有故事》出版單位採訪製作專書,經事前充分採訪、蒐羅並撰寫專題講者論文的精華,方便與會者索引、瀏覽與閱讀,同時發行適合一般讀者的電子書,期廣為流傳周知,兼具保存專業論文及發揮影響力的雙重功能。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