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財經

現貨ETF獲得核准比特幣價格衝向新高

文/陳錦稷  

自二○二四年開年至今,全球數量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BTC)價格不斷上漲,更在三月十四日攀升至歷史新高的七‧三萬美元、漲幅超過六七%。但高興不了多久,沉重的賣壓馬上湧現,也造成價格反轉,並於三月二十日跌至六.一萬美元,導致不少投資人被迫強制平倉。現貨比特幣ETF的核准,讓原本小眾的投資標的轉為金融市場的主流投資標的。比特幣的歷史新高價,反映出投資人對「虛擬貨幣」的信心,更是虛擬資產與全球金融嶄新時代的里程碑。

比特幣今年開年以來狂飆,大致上是幾個因素的綜合結果。首先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一月十日批准現貨比特幣ETF的申請,比特幣開始進入證券交易體系的規範。比特幣原本作為支付用途,卻受價格波動劇烈的影響,難以成為通貨。高度的投機性質反而讓比特幣轉向金融商品發展,炒作風氣盛行的結果,比特幣成為新投資標的。其次,比特幣在今年四月迎來第四次的「挖礦獎勵減半」,這個「減半」機制讓比特幣產出速度變慢,稀缺性的預期也推升比特幣價格。而比特幣飆漲的第三個原因,與各界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將降息有關。降息之下傳統資產報酬率將走低,投資人積極尋求其他高收益商品,比特幣的投資需求顯著增加。

SEC一改過去對比特幣現貨ETF的否決態度,一口氣批准了十一檔比特幣現貨ETF的上市申請,發行商購入比特幣並交付託管後,創造出ETF並於次級市場售予投資人。ETF降低投資門檻,也使比特幣成為金融市場投資選項。預期機構投資者會納入投資組合,將巨額資金投資比特幣現貨ETF,金融機構財富管理部門也將推薦客戶購買。傳統金融市場資金可望投入虛擬資產,將提高虛擬資產的流動性。但一向反對的SEC主席Gary Gensler坦言核准比特幣現貨ETF是因與灰度(Grayscale)公司訴訟失利的無奈,並強調不代表SEC認可,比特幣的投機性及波動性,且經常被用於非法活動。但可預期比特幣現貨ETF讓這個原本小眾的投資標的,將大幅度成為金融市場的主流投資標的之一。

「挖礦獎勵減半」也是帶動這次比特幣大漲的原因之一,「限量」和「減半」是比特幣跟現實貨幣差異最大之處。自從二○○八年「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明比特幣時,就限定了比特幣的總數上限為二一○○萬顆,而運用電腦算力製造比特幣區塊的「礦工」則有相應的比特幣回饋。且為了抑制比特幣的產出速度,挖礦獎勵每四年就會減半。這確保傳統貨幣超發造成的「通膨」問題,不會在比特幣身上發生,透過「稀缺性」確保比特幣價值。

至於聯準會的降息,也是推升比特幣的原因。聯準會維持了今年將進行三次降息的決定,但降息時間點仍會在通膨趨緩後才會發生。這讓市場投資人在傳統資產報酬率將走低的降息格局下,積極尋求其他高收益商品。另類投資的思維,讓比特幣的投資需求顯著增加,價格重新站上六‧八萬水準,不少投資人都想在降息之前提前入手比特幣。 央行官員認為比特幣缺乏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不具備黃金的實質價值,也沒有股票的現金股利與現金流,具有根本性的缺陷及風險,且價格波動過大,只能做為風險性資產。央行並引述歐洲央行官員說法,認為SEC批准比特幣現貨ETF並未改變比特幣不適合用於支付或投資的事實,比特幣的價值沒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

金管會官員面對立委詢問,仍不願表態是否開放國人以複委託方式購買比特幣現貨ETF商品,只能引用美國SEC新聞稿,重申「比特幣沒有實體,比特幣沒有內含價值」,甚至打算立法禁止網紅說「比特幣投報率優於定存」。這些說法反映官方機構對比特幣的態度僵化與老舊,忽略比特幣已在國際金融市場扮演重要角色的事實。 縱然比特幣仍無法完整具有貨幣的三大功能,包括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及價值儲藏,但回顧貨幣發展歷史可以發現,貨幣之所以作為交易媒介,在於人們普遍的信任。

「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貨幣,實質上已經成為一種讓人相信,具有價值的資產。而數位貨幣的底層技術,如區塊鏈或分散式帳本技術更具有未來發展潛力,應用其技術發展的代幣化功能,已成功將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連結實體經濟與虛擬市場,未來將成為發展趨勢。政府部門不應故步自封,盡快認識比特幣在內各種虛擬貨幣的發展走向,並適度推出符合發展需求的監理措施。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