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攸關國家經濟發展 需審慎而行
文/李振麟
電力供應問題長期以來就備受關注,台灣為亞洲已開發國家中,能源問題最不安全的經濟體。核電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灣的經濟基礎,由於政黨間的不同理念,讓台灣能源政策變得極不穩定。
當今民進黨執政以「廢核」為終極目標,經過電業法修正後,趨向於電業自由化,並將綠能產業列為優先執行對象,最終目標是期盼二○二五年以前,將台灣的核電廠「停止運轉」。迄今,已關閉兩座核電廠,也造成數次嚴重大停電,最後一座運轉的核電廠,規畫將在二○二五年夏天退役,以實現「非核家園」目標。
三次全國性大停電 升溫廢核與減碳議題
二○二一年發生日本「福島電廠」核能外洩事件,增強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反核立場,在大批群眾擁護下,出現數度反核示威活動,衝擊核四廠興建工程。台灣因此歷經三次全國性大停電,包含「815大停電」,影響全台九五二萬戶;「517興達電廠」一號機系統故障大停電,影響全台四六二萬戶;「303大停電」,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跳電,影響全台五四九萬戶,後續又出現大小不同狀況,民怨沸騰。廢核與減碳議題燃燒,對於台灣能源政策的改革推動,都帶來不小的衝擊挑戰。
國發會高比率推動再生能源發電,對於新能源帶來的「電力供應穩地性」、「高額綠能電價支出」都有一定程度影響。再生能源大幅成長的主因,來自於台商返台投資,特別是耗電量最大的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高階製程項目耗電量暴增,隨著經濟大幅成長,政府單位以「減煤、非核、綠能」的能源方案規劃,致力於綠電工程投資建設,包含「離岸風電」、「太陽能光電」、「天然氣能源」等再生能源,以及多家綠電民營企業成立。
再生能源昂貴極不穩定 發電缺口無法補上
各項新興科技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台灣在面對「AI半導體」、「AI伺服器」、「低軌衛星」、「機器人」產業等,更是加重未來用電量,進而「備轉容量」」與「電網完善」問題成為成敗關鍵。當局在國家能源政策上拉高再生能源占電比率,後又受惠於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下,二○二二年的太陽能光電及離岸風電年增率分別為四五%及一三五%,成長最為快速,為再生能源主要來源,然而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本身就具有發電不穩定特性,一旦尖峰用電量超過供電量,勢必造成跳電,尤其在未來核電廠全面除役下,發電缺口必須無縫補上,實在令人擔憂。
二○二二年烏俄戰爭崛起,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經濟制裁,導致俄國進行天然氣、煤與石油等供應管制反報復,國際能源價格漲聲四起。根據國際能源天然氣European Power Exchange(EPEX Spot)歐洲電力交易所相關資料顯示,「天然氣N1NG能源價」當時一度飆升至二○二二年八月份的美金九‧二五9BTU英熱,如今二○二四年三月份卻已跌落至美金一‧七○BTU英熱;「國際燃煤Newcastle價」也二○二二年八月份的美金USD440/噸,滑落至二○二四年三月份USD128/噸,因此完全排除今日國際能源價格為電價調漲的主要因素。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告,二○二四年各類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太陽能光電」平均費率為每度新台幣三‧七六三五至五‧七八四八元;「風力發電」30瓩陸域風電,躉購費率每度七‧四一一○元;「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四‧五○八五元;「地熱發電」不及2MW容量級距,躉購費率每度五‧九四五九元。
以上各項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金額,明顯大幅高過於台灣長期以「天然氣、燃煤、核電」為工商產業所奠定的成本基礎。依據台灣電力公司資料顯示,二○二○年「核能發電」成本每度約新台幣一‧九五元,兩者相差極大。因此「過高的電能躉購費率」以及「高比率的再生能源集中策略」,勢必造成台電財政虧損以及嚴重衝擊台灣民生經濟。
能源政策本就攸關國家經濟發展,在未經過全國各行各業參與討論得到共識下,驀然推動錯誤的能源政策,將可能為各產業帶來難以彌補的毀滅性傷害,如臨深淵、慎思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