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綜合財經

運用「專業技術」與「寶貴經驗 」  賦予傳統產業新的詮釋價值

文/李振麟

為何年輕人都不做傳統產業

現今年輕人普遍認為傳統產業的工作內容很單調,同時公司在成本考量上,也抱持著「能省則省」的心態,只給予基本薪資,能力越好的職員則工作份量越重,休息時間也少,薪資部分還是一成不變,尤其是傳統製造業經常在淡季期間,每當遇上突發性的臨時急單,就會被要求回來加班。

年輕人認為除了時間被綁住,以及薪資低廉以外、就連學習成果也有限,身處於黑手油汙的環境中,還有很多不合理的企業文化要面對,工時長又辛苦。因此年輕世代寧願選擇低壓力、低工資的工作項目,類似服務員、跑外送貨員或當YouTuber網紅,因為這些職務,即使是薪水低,但加班情況少,勞動環境也舒適。如此一來,在文化條件沒有改善下,傳統產業也就持續面臨缺工難解的困境。

同樣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指出今日所出現的工作問題,來自於很多原因:「公司不斷缺工,公司本身要先檢討,為何離職率高?」、「明明很多人抱著期待去應徵,最後卻變成不斷加班的工作狂」,「老闆挑員工、員工也挑老闆,無論換了多少工作,永遠都是最資淺的員工!」、「終日忙碌於黑手環境中,薪水又沒有比較高,年輕人不願意再當奴工」、「也有人認為傳產充滿危險與辛苦,再加上低薪,因此寧可去有冷氣房的服務業。」當然也有人反駁,「在傳產上班,一切都符合勞基法,也可以跟公司爭取福利,甚至於年終獎金也有好幾個月。」

傳產工作單調難留人

傳產工作項目較簡單,對於員工的工作能力要求也不高,如同「盤點貨品」、「上下貨架」、「退貨與補貨」等性質,還有隨時出現的空降任務,當然薪資也相對受到影響。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對於這類平淡無趣又重覆性的工作,長期下來,便感受到枯燥乏味而興趣缺缺,因此都無法長久在職。

傳統產業除了缺工問題,薪資待遇也需要改善,工作環境上充斥動線不佳的狀況,深深影響到作業進度,甚至於高溫高熱下,也有通風設備不足等問題。然而服務業的工作環境不僅是光鮮亮麗,還可以待在冷氣房,因此當兩者的薪資待遇差距不大時,「工作環境」自然成為第二選項,這些問題都是傳產業者無法逃避的,唯有適時改善工作環境、調整薪資結構、增加學習升遷機會,讓年輕人看到產業的未來願景,在信心建立下,自然引導更多人願意投入。

傳統製造業都希望雇用年輕員工,但是現今教育制度下,大學學歷普及化,高學歷者也就更不願意放下身段,投入所謂的「黑手」製造業中。傳產具備長期的歷史深淵,本就不易受到科技產業的衝擊而淘汰,然而傳統製造業最終還是淪落只剩下高齡勞工在苦撐。

新世代的思想開放,資訊傳遞豐富,產業多元化,無論是白領或藍領員工,都會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以往的職業奴工思想已不再適用,如果業主們無法針對問題的核心去深思探討與改進,傳產的工作仍將是難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缺工與高齡化將變成這個產業的常態性。

國際經貿環境轉變  帶來新生機

時代變遷,歐美各國受到氣候變遷,以及綠能商機等機會利多,帶給傳統產業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尤其是全球科技產業興起,無論是AI人工智慧、網路數位化、新材料研發等,甚至於結合了社群與在地多元化應用,也都順勢形成工業國家與新興國家雙重經濟發展的合作契機,也同步加速區域性結盟,「環保綠電」與「智慧科技」瞬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主導。在新的商機市場點燃後,傳產下的勞力商品也出現新的發展機會。一股新的產業風氣,透過「科技」與「傳產」間相互結合,成為生產鏈的新成長動能,促使傳統產業有機會成為科技產業的一員,同步加速傳統產業的全球性貿易商機。

傳統產業長年以來能夠立足一方,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長年累積下來的「專業技術」與「寶貴經驗」,要如何再創奇蹟,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在於「傳產企業文化上的轉型」。傳統產業本就具備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也保有相當多的「寶貴經驗」與「工匠技藝」,這些珍貴元素都是台灣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在全球經貿環境快速變遷之際,唯有投入新的「營運模式」與「智慧應用」,才能為傳統產業賦予新的詮釋價值,讓整個傳產迅速轉型,創造新的藍海天空,帶來新的風貌。

相關文章連結:傳統產業面臨挑戰與困境  需轉型創造新的藍海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