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論壇社會綜合

提升保險業的財務穩健性:財務再保險的使用與建議

再保險在保險行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文/詹芳書

再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在保險行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財務再保險,不僅幫助保險公司有效管理風險,還可以用於資本優化、稅務規劃和盈餘管理等方面。

本文將從槓桿假說和破產成本假說的視角探討保險公司使用再保險的好處,並分析在台灣和韓國監管框架下,財務再保險的角色和應用。同時,也提醒討論在申請使用財務再保險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槓桿假說及破產成本假說與再保險 

槓桿假說認為,通過增加債務(或其他形式的槓桿),公司可以放大其投資回報。在保險業中,再保險使得保險公司在保持相同資本水準的情況下,可以擴大其保險業務的規模,通過轉移部分風險給再保險公司,原保險公司可以更加靈活地配置資本和資源,專注於更高回報的業務領域,從而提升獲利能力。

破產成本假說強調,企業應採取管理策略降低破產風險,避免高昂的破產成本。再保險通過分散風險、減少單一事件可能導致的大規模財務損失,幫助保險公司避免因巨額理賠而面臨的破產風險。此外,再保險也有助於保險公司滿足監管資本要求,降低因資本不足引發的財務危機。

財務再保險的應用及效益

在台灣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標準(TW-ICS)後,財務再保險有機會幫助保險公司適應更嚴格的資本和風險管理要求。通過有效的風險轉移和資本管理,保險公司能夠確保其資本充足率符合新的資本要求。同時,財務再保險也有機會幫助公司平滑盈餘波動,優化稅務負擔。

在韓國實施韓國保險資本標準(K-ICS)的過程中,財務再保險被明確允許,這表明監理機關對再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認可。保險公司也因此利用財務再保險調整資本結構,提高財務效率和穩健性。

申請使用前的應注意事項

在申請使用財務再保險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必須注意避免幾個關鍵的風險和潛在的誤區,包括監理套利、窗飾財務報表,以及未實質轉移風險的情形。

一、監管套利:指企業利用監理架構中的漏洞來規避監理要求,以獲得不當的經濟或財務優勢。在財務再保險中,保險公司可能通過設計特定的再保險合約來人為降低所需的資本負擔,而實際上這種降低並未真正減少公司的總風險暴露。此種作法可能違反了真實、公平的財務報告原則,甚至可能導致監理機關的干預或處罰。

二、窗飾財務報表:是指通過會計手段美化公司的財務狀況,使公司的經濟狀況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好。在財務再保險的使用中,保險公司可能通過再保險合約臨時改善其盈餘或資本狀況,如通過一次性收益來提高短期利潤,或者通過轉移高風險資產來調整資產負債表。這些方式雖然可以短期內提升財務指標,但長期來看可能損害公司的信譽和市場地位。

三、無實質轉移風險:財務再保險的一個關鍵要求是需要有實質的風險轉移。如果再保險合約被設計成沒有實際轉移任何風險(例如保險公司預期將支付的賠款與其從再保險公司獲得的賠款大致相等),則此種再保險可能不會被監理機關視為有效風險管理工具。無實質風險轉移的再保險合約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財務穩定或資本優化效果,甚至面臨監理上的挑戰。

為了避免前述風險,保險公司在規劃使用財務再保險時,應該注意下列幾項:一、確保透明度和合規性:與監管機構保持開放的溝通,確保所有再保險合約都符合最新的監理規範,並且在公司的財務報告中完全透明。二、實質轉移風險:規劃再保險合約時,確保合約包含實質的風險轉移,這不僅符合監管要求,也是確保再保險效益的關鍵。三、長期策略考量而非取得短期利益:避免為了短期財務表現而使用財務再保險,而應該將其作為長期風險管理和資本優化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