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綜合財經

工總催生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文/李振麟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積極呼籲政府,台灣擁有最傑出的人力資源、研發與工業技術,無論是從西進轉向東南亞國家,或由東北轉向日本與韓國,甚至於南下菲律賓與澳洲等國,都擁有最佳的亞太經貿樞紐位置。

全球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通貨膨脹與聯準會升息影響,造成供應鏈中斷,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抗難解,貿易戰爭逐漸形成區域性關稅壁壘,無論是中美貿易互相抵制,俄烏戰爭引發天然氣與石油價格起伏不定等情況,所幸台灣都能擁有供應鏈移轉條件。

若能善用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從過往的西進到後來的新南向,逐步建立以「台灣」為主要的供應鏈核心模式,以台灣作為技術、研發與精密製造中心,而中國大陸、東協以及南亞國家作為中低階製造的外圍生產區域。政府要有更積極的策略,進行對話交流,以促進和平、穩定的區域安全為主要方向,不斷吸引外商與台商在台灣設立區域型營運總部,推動台灣朝向亞太區域運籌中心前進,為和平繁榮做出貢獻,為台灣創造出更有利的經濟價值。

修正相關法規  吸引外商建立營運總部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善用台灣獨有的特殊地理位置,修改相關法規讓產業控股公司,擁有具體性的功能機制,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在台建立營運總部,協助企業進行水平與垂直整合,視台灣為亞太中心營運點,壯大對於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建立起更多互利互惠的商業價值,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現今全球經濟放緩,台灣也很難脫身,唯有依賴政府部門提出全盤運作的經濟策略,協助產業朝向「淨零碳排、自動化數位」的方向前進,逐步將台灣建立成為技術研發中心。

工總更進一步表示,針對產業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土地」、「水利」、「電力」、「人才」與「勞工資源」等,台灣首先要將穩定與充分的「電力供應」列為施政目標,面對各國紛紛提出淨零碳排目標,產業推動淨零轉型已到刻不容緩地步,協助企業完成「淨零減碳」與「數位自動化」轉移願景,尤其是台灣現在面臨人口老化,政府部門必須提出全盤性的數位經濟方針,才能達成轉型目標,加速建設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以商業交流來維護雙方良好的經貿關係,達成區域性和平共存目標。

工總提出五大建言  新政府表達明確意願

針對工總所提出的幾項建言,新政府賴清德總統表示,工總所提出的問題,個人都非常重視、願意去了解與評估:

一、關於「水力」、「電力」、「土地」、「人才」、「勞工」五大產業所需之基本條件,甚至於能源上、中、下游等相關問題,政府願意去討論以解決。

二、面對通膨問題,希望能提高生產力數位化與自動化轉型。

三、地緣政治與產業鏈重組等相關議題,願意去傾聽業界聲音,共同來面對,以尋求解決方案。

四、評估實現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營運中心的願景與規劃。

賴清德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第十三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中,更進一步表示,工總是台灣歷史悠久的工商團體組織,旗下有十萬餘廠家,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政府與業界共同合作,發揮台灣在供應鏈上的優勢條件,與各國簽訂長遠互利互惠的商貿協議,致力於維護兩岸和平。

再者發展循環經濟,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讓台灣產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中擁有一席之地,這些都是責無旁貸的工作重點。並充分向社會取才,新政府透過產、官學各方面合作,廣泛與社會各界交流,更加感謝工總所提出的寶貴建言,相信大家一定會一起努力來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把脈。

新政府表示  希望與大陸維持友善關係

賴清德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與產業都十分重視地緣政治安全與五缺基礎建設等建言,期盼能與中國大陸維持彼此間的友善關係,與各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以及加入太平洋貿易夥伴為努力方向。

在全球化趨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對科技快速變遷,兩岸始終都是台灣出口貿易的一部分,台灣除了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更應該要展開雙邊對話,對話的主要目地是要避免政策上的誤判,建立彼此間的和諧互信關係,也要規劃市場風險分散,致力於經濟發展,吸引外資企業來台,讓世界看到台灣。

工商環境競爭下,唯有透過「產業鏈群聚」的聯合模式,以應付競爭激烈的環境以及降低產品週期性,台灣本就具有產業聚落發展的潛力,更擁有完善健全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在彼此間競爭又合作的互利共榮關係上,產業聚落越集中,產品製作在生產線上的調整,也就更加靈活與彈性,降低產品的生產週期性,發揮更強的國際競爭優勢,不僅成為吸引外商投資選址的主要評估條件,也為台灣「產業聚落」建立起更堅實完整的條件。目前台灣已經擁有半導體、電子電基、工具機、非鐵金屬鑄造、鋼鐵以及螺帽扣件等多樣化與多功能性的產業聚落。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