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錦稷
AI人工智慧的商業化普及應用時代已經來臨,台灣科技產業也紛紛對標以AI做為未來發展方向,策略上要好好在美國AI發展的高速列車中找到位置,除了原本既有的晶片設計、晶圓代工與高階封測的硬體製造能力,足以做為AI產業的基礎之外,台灣更要好好掌握美國幾大軟體巨頭的AI發展路徑,強化軟體設計、人才訓練與商業模式的開發。政府也應扮演資源整合、研發經費獎勵、協助技術開發與發展商業應用的推手。
要建立起AI產業生態系,政府的AI產業政策至為關鍵。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提出將打造號稱「台版矽谷」的AI生態園區,並宣布已向國發會爭取到一百億元經費,將透過建立生態系方式扶持人工智慧領域的新創獨角獸,讓台灣成為全球AI技術的領先者,朝向賴清德總統所說的「AI智慧島」方向邁進。
AI的應用已經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從智慧型手機的語音助理,如iPhone手機的Siri,以及Face ID人臉辨識,再到停車場入口的車牌辨識,甚至威權國家用路口監視器,對人民做國家級監控,背後應用的都是AI技術。而Open AI開發出ChatGPT,背後使用的是生成式AI,更是AI發展的新里程碑。AI開始全面模仿人類,讓使用者幾乎一點都不覺得是在跟機器聊天。
AI技術的發展正在快速推進,有幾個主要發展趨勢值得關注。首先是多模態人工智慧(Multimodality AI)的發展,融合文字、圖片、音訊、影片等不同通道與電腦進行全面交流,仿真類比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交流,如Google 所推出的Gemini即是多模態AI模型的應用。再以金融科技為例,多模態AI的強大理解能力,能運用於客戶服務、身份驗證,甚至於風險控管模型的建置等。
其次,獨立運行的生成式AI,而不用依賴雲端伺服器,提升了隱私保護和便捷性。再者,生成式AI與可穿戴設備的結合,將帶來客製化的健康監測、即時翻譯,與其他立即性的決策輔助。專業化生成式AI在特定領域,如醫療、法律,可提供更快速精確的建議。還有GPU在生成式AI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這也是輝達之所以在AI硬體需求中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但AI同時也衍生更多倫理及法律問題,例如「深偽技術」(Deepfake)的挑戰,可能被有心人士用在「假新聞」與「認知作戰」,如何強化識讀與區辨真偽,往往考驗人類的智慧。
而AI的應用正快速且大幅度的改變人類的生活,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從輔助診斷、客製化治療到智能手術,AI將顯著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在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建設中,AI技術的應用將改善交通管理、減少事故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另外AI在金融、教育、零售等行業的深度應用,也將帶來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全面提升。
回顧AI的發展歷史,美國的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DARPA)在內,不少政府機構都對AI發展投入大量經費。美國科技大廠也大力開發AI,發展各領域的運用,包括IBM、Google、Apple、NVIDIA、Open AI,這些美國科技巨頭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必主導AI產業的發展,並在各應用場景都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台灣如何持續與美國這位AI生父發展更深度的產業合作關係,將會是台灣向AI之路邁進的最關鍵選擇。許多台灣的科技廠商早已經找到自身在美國AI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位置,並扮演積極的角色,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再例如晶片設計、高階封裝測試、伺服器、電源供應等關鍵零組件廠商,也都在美國這輛AI發展的高鐵列車中,買到了入門票,陸續入席。
在AI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下,台灣要好好思考AI的發展策略。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在長期硬體掛帥的產業發展主軸下,能再撥出經費與人力來強化軟體設計、技術應用,並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除了必須強化軟體能力與人才教育訓練外,政府建立AI發展的生態系,或是建立讓AI有機發展的平台,都是台灣AI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
AI技術的發展,充滿無限可能,台灣若要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強化跟美國產業供應鏈的整合,深化協作,並積極提升自身的軟體設計與技術應用開發的能力。數發部長黃彥男提出的計畫將是推動台灣AI產業發展的第一步,九月即將公告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更是台灣在發展AI產業法規面的重要整備工作。而如何將AI技術應用在辨識「假新聞」、做到「反詐騙」,更是台灣運用AI能力的重要展現機會。期待台灣在AI發展趨勢下,持續壯大AI時代的「護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