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時事

中國三中全會深化改革  拜登退選撼動世界  美中外交競爭是否暫歇?

文/陳建維

首重處理內部問題 中國大陸力拚深化改革

雖然美、中兩國各自在區域地緣政治上持續展現強權影響力,但對兩國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仍是處理內部問題。首先在中國大陸的部分,眾所矚目的三中全會延遲了大半年終於順利召開,會造成此次三中全會延遲至今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大陸面臨持續性的經濟疲軟及內部人事問題。

依據中國大陸中央政治局所大力宣導「深化改革要貫徹的原則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會後在七月十九日的記者會上,主持人更親口證實三中全會文件的起草小組是由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並指出文件「共提出三百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亦即在這次的三中全會上,中國大陸再次將習近平的論述系統化定性定調,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論遵循和方法論指引。

在三中全會的報告中,面對歐美等西方國家不斷誓言要反擊中國大陸低價高科技產品的浪潮,北京當局仍堅持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顯示以補貼性政策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以較低價產品攻佔全球市場的基調並未改變。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大陸面臨極度嚴峻的經濟考驗,包含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過高、中小金融機構破產等嚴重性的金融問題,極端氣候也造成自然災害頻傳,尤其近年屢發洪患,都是中國大陸內政治理的重要課題,在二○四九年達成「偉大復興」的目標不變下,為了應對階段性問題,此次三中全會做成《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並宣示將在

二○二九年中共建政滿八十年完成此《決定》所推動的改革項目,該年已超過習近平此屆任期,不管其是否有意續任,完成新一輪內部改革絕對是其最重要目標,故在外交上選擇穩中求進、持續拉攏盟友、累積大國影響力,並不與美國產生正面衝突,絕對是中國大陸最好的外交策略。

喬•拜登(圖/維基百科)
唐納•川普(圖/維基百科)

拜登退選震撼全球 兩黨菁英聚焦大選

而在美國的部分,適逢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捲土重來的前總統川普於七月十三日參加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集會時遭遇槍擊,受傷的他在接受特勤人員保護下台時,不忘高舉右手連喊三次FIGHT!該畫面迅速深植民心,也讓川普的支持度及看好度一路上漲,更使選情走弱、已遭黨內部分人士逼宮的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陷入困境。正當幕僚團隊仍在思考突破之法時,沒想到拜登竟直接選在周末,美東時間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在個人社群平台上宣布退選,並隨後表示,將全力支持其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代表民主黨一戰川普。

有趣的是,在拜登退選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公布了一份以六家權威媒體平均計算的民調,顯示賀錦麗僅以一%的支持度差距緊咬川普。不僅如此,民調也顯示賀錦麗在搖擺州、非白人族群、年輕、女性族群的民調表現都相當亮眼。雖然接下來有可能會面對黨內菁英如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密西根州長魏美桂(Gretchen Whitmer)、賓州州長夏皮洛(Josh Shapiro)等人的挑戰,但她已迅速整合含前總統歐巴馬在內的大老支持並獲得提名,代表民主黨一戰川普。

變數極大的選情,也註定共和、民主兩黨在倒數一百多天裡,只會更加聚焦內部選舉事務。外交上主要則維持美方一貫基調,與西方民主國家盟友維持同一戰線,不致有太大動作發生。若是賀錦麗順利戰勝川普,相關政策應以延續拜登政府為主,如最終仍是川普獲勝,從其受到共和黨提名後的發言脈絡來看,他認為歐洲、中東,台灣、韓國和菲律賓周邊地區的衝突風險日益增加,有可能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當然其中主要包括中國大陸因素,但川普更重視美國自身產業的重振與發展,如他也狂言將對中國大陸製電動汽車課徵百分之一百以上的關稅來保護美國汽車產業,顯見在外交及經貿上,未來美國仍將與中國大陸呈現對抗態勢。

然而,對於台灣來說,即使美國再怎麼表示支持台灣,也難以掩蓋美國仍是以自身利益為最大考量的本位事實,如川普一席「台灣應該向美國付保護費」,更有年初表示自己如當選後,將不會出手捍衛國防支出未達標的北約(NATO)組織成員的發言,在在顯示美國要求的就是有效的利益結合,台灣要選擇抗中而向美國低頭,或是和中以取得有利的美、中、台大三角籌碼?孰者為優,答案不言而喻。

相關文章連結:北約VS.上海合作組織:美中各擁集團  持續對抗亦或聚焦內部問題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