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生活社會綜合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劉玉蓮與閩東語的故事(之一)

文 / 劉正廷

在台灣的語言教育史上,或許劉玉蓮老師的名字不如一些名師那樣響亮,但她卻是一位默默耕耘、致力於語言文化傳承的教育者。她用對教育的堅持與熱情,守護著閩東語,讓這門逐漸消逝的語言被喚醒與珍視。

劉玉蓮老師,一位生於馬祖的普通女性,憑藉著強大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將自己與家鄉的閩東語緊密聯繫,成為國家語言的守護者與傳承者。

劉老師的故事,始於馬祖這個外島的偏遠小鎮。當時的馬祖經濟條件有限,家長普遍認為,女兒只要完成小學教育便足以投入工作,支持家庭。但劉玉蓮的父母卻選擇與眾不同之路。他們堅持讓四個女兒接受完整教育,這在當時的小島社會是非常罕見的舉動,甚至被鄰里視為「愚笨」。在那個年代,供女兒讀書是「不划算」的事情,但正是這種不計較得失的愛與信念,讓劉玉蓮的心中埋下堅韌不拔的種子。

「我想要證明父母的決定是正確的。」劉玉蓮老師回憶起當年的堅持,她的語氣中透著感恩與執著。她不僅僅是家中的女兒,更是一位承載著父母厚望的孩子。

從中山國中畢業後,她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到省立台北師專,成為島上少數走出家鄉,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之一。師專畢業後,返鄉服務,先後在北竿的塘岐國小及南竿的中正國小服務,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付出與期盼​。

在106學年度,劉玉蓮老師當時所任教的桃園大成國小,成為「新住民」前導學校,秉持教育之友善、平等與多元文化精神,為每位學生提供選修母語的機會。然而,唯獨閩東語未能列入選修課程,這令劉老師感慨萬分,心想每位學生都應有選修自己母語的權利,這促使她決心為閩東語爭取選讀機會。

帶著這份信念,劉老師鼓足勇氣,向桃園市教育局提出申請,推動將閩東語納入選修課程。正因她的堅持與努力,讓桃園市率先在台灣本島開啟閩東語的教育之路,並為無數鄉親子弟,提供重新學習與傳承母語的珍貴機會。

朗讀快閃接力活動 —「接力朗讀~分享幸福 」錄製閩東語。

此外,由於出外遊子異鄉打拼,為融入族群,總是隱藏自己,學習族群的優勢語言,成為生活主要用語,閩東語的使用因而日益減少。劉老師為此感到憂心,她意識到,這不僅是語言的流失,更是一種文化的逐漸消逝。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若不能將其傳承下去,整個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情感也將隨之消失。劉老師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更促使她致力投身於閩東語的保存與推廣工作中。

劉玉蓮老師總是謙遜地說:「我只是做了些自己想做的小事,實在不足掛齒。只希望讓大家知道,還有閩東語這樣的語別,並且願意有人來一起認識它、學習它,僅此而已。」

這樣的話語,正是劉老師多年來推廣閩東語的真實寫照。她不曾張揚,只是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將閩東語的火種一點一滴地傳遞下去。她深信,語言的力量遠遠超越溝通的功能,正如她所說:「每次我用閩東語與我失智的父親交談,他的眼神總是變得有光彩。」這樣的瞬間讓她更加堅定,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一條連結心靈與記憶的紐帶。

2019年底劉玉蓮與剛開始失智的父親劉必清合影。

閩東語承載著劉老師的童年記憶、她的家庭故事,也承載著無數馬祖人的共同記憶。這份使命感驅使著她,無論作為教師還是語言傳承者,她始終走在保存母語的最前線,帶領學生、帶領社群,一步步走在推動母語教育的道路上。

她的努力如同一盞堅守黑暗中的燈火,雖然微弱,卻持續發出溫暖而堅定的光芒,照亮閩東語未來的道路。劉玉蓮老師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對語言文化的守護,更是整個族群的記憶與希望。隨著閩東語的逐步推廣,她的付出與堅持正在影響著更多的人,成為一股激勵與加入傳承行列的力量。正如她所展現的那般,薪火相傳,燈火不滅。

社區走讀介紹閩東語。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