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社會綜合

法藏和尚談宗教如何融入現代法律 運用善惡觀念與因果報應共治詐騙

佛教的智慧與慈悲  防治宗教詐騙助力與社會善良風氣提升

文 / 劉正廷   攝影 / 徐裕庭

法藏和尚強調,宗教應引導信徒堅守正信正念,而非陷入個人崇拜或功利交換。

在詐騙手法日益多變的今日社會,僅靠法律的約束已無法全面打擊不法行為。楠西萬佛寺法藏和尚指出,宗教的善惡觀念與因果報應理論,為社會提供深厚的精神力量,能從根本上幫助大眾建立防範意識,並在法律的制裁與宗教的善良浸潤相輔相成之下,社會和諧、正義與善良覺醒推動才能更加全面。

宗教因果觀與善惡科學:預防詐騙的內在強大力量

許多宗教的教義強調因果輪迴與善惡分明,這些觀念絕非迷信,猶如「量子糾纏」一樣,無論距離多遙遠、是否已受法律制裁,只要一方改變,另一方即使超越時空,也會跟著改變,這是科學見證的因果,也是社會運行的堅實支柱。

法藏和尚在訪談中闡述佛教對詐騙防治的作用:「佛教認為,任何不義之財、不義之行,最終都會得到惡果,而善惡因果觀念能幫助大眾在面對誘惑前仍能保持理智。」法藏和尚認為,佛教的因果觀念能從精神層面警醒人們,提醒他們謹慎選擇行為,遠離詐騙陷阱。

法藏和尚還強調,宗教的責任在於引導信徒堅持正信正念,而非迷信於個人崇拜或有目的性的利益交換。他進一步指出,現代社會的物質欲望極易使人墮入快速致富的幻想,或尋求快速解決問題的偏方,而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與貪念,正是詐騙者最常利用的弱點。

「宗教因果與輪迴觀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正信宗教應該讓人民有人心安頓、人性覺醒、找出人生方向的影響力,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也能守住善良因果,追求內在的平靜與強大內心自省。」他表示,當人們深刻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後,詐騙自然不易得逞。

宗教與法律:相輔相成,共促社會和諧進步

在探討宗教與法律的關係時,法藏和尚強調,法律是現代社會的運行基石,但宗教則在道德層面提供更為深遠的引導。法律雖然可以懲戒違法行為,但要真正改變人們內心的動機與價值觀,則需要宗教的精神啟迪。法藏和尚以同性議題為例,指出宗教應在尊重法律的基礎上,也應保有該教義的核心價值。「法律是社會規範的重要工具,而宗教的核心則在於教導信徒如何正確行善、分辨善惡,但也必須保有該宗教義理,以融入當今社會及生活」。

此外,法藏和尚也談及政府推行的減香政策,認為這在環保與宗教傳統之間引發一定的矛盾。儘管減香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意義,但政府應與宗教界展開更多溝通,以達到宗教科儀與環保之間的平衡。「減香不應簡單地視作削減傳統,而應該被視作一種更純淨進化的信仰實踐方式。」他表示,這樣的變革應充分考慮信徒的精神需求與文化傳承,尋求一個更為和諧的解決方案。

法藏和尚強調,宗教與法律並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可以相輔相成,兩者共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特別是年輕世代的宗教知識提升,十一月二日在台大博雅教學館,即有一場與台大晨曦社合作,針對雙北大學生及教師舉辦之宗教知識聊天會,歡迎報名參加。

宗教常識非宣教:宗教情操教育為防詐關鍵

法藏和尚引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宗教不應被排除於教育之外,學生應具備基本的宗教知識,以符合教育精神。宗教作為文化的基石,對社會文明的推動至關重要。雖然許多國家推崇「政教分離」,但像德國和奧地利等國仍要求宗教課程作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無信仰者也能從中受益。

法藏和尚強調,台灣應參考這些經驗,將宗教教育納入防詐政策,提升防範意識。宗教教育不是宣教,而是保障社會安定的關鍵力量。

法藏和尚說,「出家」就是出貪愛之家,為利益眾生、為利益社會,面對今日詐騙猖獗,若能多了解宗教的因果報應與善惡觀念並結合法治,絕對能帶領國家及社會邁向更文明之路,他也提出如何辨別「何謂正信宗教」的判斷面向,希望幫助民眾遠離詐騙。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