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社會科技綜合醫療

曹賜斌醫師研發白疤顏色再生術的初衷

文/邱文通

唇顎裂患者自出生伊始,往往得面對五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從三個月大的唇裂修補、一歲的顎裂修補與中耳積水排除,到青春期的齒槽裂修復、鼻形矯治,再到成年的正顎矯正手術。每一步都是跨越身心挑戰的艱難旅程。而這些還只是開始,隨之而來的飲食調適、語言訓練、牙齒排列矯正,以及心理與社會適應、社工扶持等等,構成了一個完整而漫長的十八年療程。

2016年曹賜斌醫師白疤顏色再生術首次發表於國際醫學會。

在臺灣,長庚醫院以唇顎裂與顱顏畸形治療聞名,曹賜斌醫師正是這項領域的重要推手。數十年來,他用心守護著南部八縣市成千上萬的患者。然而,當這些曾經被他治癒的患者,長大至20多歲後再次出現在門診時,卻帶著另一種深切的渴求。他們不再追求功能及外貌的完善,而是希望去除唇裂縫合留下的白色疤痕,因那一道細白的痕跡彷彿一道無聲的印記,揭露了他們的過去及唇顎裂病患的屬性。它影響的不僅是外貌,更深深烙印及阻礙到他們的自信、戀愛與婚姻,甚至連結婚後生下的孩子也因唇顎裂的遺傳風險而蒙上陰影。

曹賜斌醫師2019年發表第一篇白疤顏色再生術論文刊登期刊之封面。

面對這些年輕人絕望的眼神,曹醫師起初只能以國際現行的治療手段來緩解,卻總覺得力不從心。他的內心飽受折磨,這是一個尚未被解決的醫學難題,更是一個關於隱私洩密與尊嚴維護的挑戰。於是,他決心挑戰唇顎裂治療的最後障礙,跨越現有技術的界限,開創一條「治白疤、除心疤(Cure White Scar, Cure Mind Scar)」的嶄新道路。

從「去除」到「再生」的啟發

曹醫師耗費數年的時間,嘗試了各種現行及傳統療法,包括切除、雷射、磨皮、光照與醫學刺青等等,但療效始終不盡人意,白疤仍然去除不掉。某一天,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何必執著於「去除」?為什麼不試著「給予」?疤痕變成白色,乃因皮膚中色素細胞的消失。若能將色素細胞重新植入皮膚,是否可以讓膚色再生,使白疤恢復自然的顏色?這個簡單卻大膽的想法,開啟了一場醫學上的新冒險。

經過無數次試驗與調整,曹醫師在2010年成功研發出第一代「白疤顏色再生術(Microdermal Grafting for Color Regeneration of White Scars)」。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取自患者自體皮膚,去除部分上表皮後切成皮膚微粒,再將含有色素細胞的皮粒植入白疤部位。幾個月後,色素細胞存活下來就會開始再生出皮膚色素,白疤就會逐漸被自然的膚色取代而看不見,患者的容顏終於得以完整無瑕。

創新技術的國際迴響

2016年,曹醫師在國際醫學會上首度發表這項白疤創新療法,立刻引起國際醫師的驚艷關注。他受到鼓勵於是在更多國際醫學會發表此論文,包括韓國、日本、美國、中國等地的醫學會議,並皆受到廣泛矚目與求教。2019年,他的論文更被全球美容整形外科排名第一的學術期刊接受,經歷六個月五次論文修改,終於獲得認可而刊出。這是一份對創新與堅持的最佳肯定。

曹賜斌醫師2021年發表第二篇白疤顏色再生術進階版論文刊登期刊之論文首頁。

2021年,他的第二代進階版白疤顏色再生術論文,又被此第一名期刊接受而予刊出。此項進階技術的突破成果,幾乎讓白疤不留痕跡且副作用更低。此後,曹醫師成為國內外各大學術會議的座上賓,以技術創新推動醫學界的進步。

以公益為志,為希望點燃火光

這項技術不僅是一項醫學突破,更是對患者尊嚴與未來人生的守護。另外,曹醫師無償協助同行審核疤痕及整形相關國際論文,並致力於推廣白疤顏色再生術於唇顎裂、割腕自殺、受霸凌、創傷、美容手術等等之白疤患者,希望每一位需要隱私維護,不想再洩漏過去那段不堪回首往事的患者都能受惠。他的努力不僅消弭了白疤的痕跡,更抹去了患者的心疤,為無數人點燃了人生希望的火光,並敢於去邁向無後顧之憂的未來。


曹賜斌醫師白疤顏色再生術演講論文首頁。

曹醫師用醫術書寫了人性的溫度,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為現實,讓每一位唇顎裂及白疤患者,都能以全新的自信面對世界。這份溫暖與執著,令人動容,堪稱醫界的典範。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