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社會財經

台灣企業導入敏捷開發   授權式管理風格為企業成功之鑰

台灣企業敏捷開發教父周龍鴻:接軌全球  台灣企業敏捷管理國際化

文、圖/葉倩如、蔡睿璋、張登凱

第五屆CEO-CSM 訓練班合影

「敏捷管理化的領域,我已經沉浸超過十年之久的時間。雖然不敢自稱是敏捷教父,不過極力讓台灣的敏捷開發得以蓬勃發展,是我與生俱來的使命。因此,我更願意將自己視為:敏捷的傳教士,畢此生之力,積極幫助更多企業。」周龍鴻博士娓娓道來一生之志業,此志業讓台灣企業有欣欣向榮與繁華盛景之茂。

周龍鴻博士率台灣產業之先,引入敏捷開發,笑著表示,敏捷其實是一種授權式的管理風格,因此我們通常不會稱之為敏捷管理,而是敏捷開發(agile)。論起願景,「從我獲得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之前開始說起,在那之前,我從事的是傳統的專案管理,成績斐然,當時我培育全台約八千位PMP(國際專案管理師)。當時,即洞察到全球專案管理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趨勢,就是:敏捷思維。我選擇將過去學到的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學習。我拜中國大陸的CST李國彪Bill老師為師,向他學習什麼是敏捷。」

台灣企業敏捷開發教父周龍鴻表示,運用敏捷讓台灣企業欣欣向榮可期。

逐步地穩紮穩打,周龍鴻博士從最基礎的實踐開始學起,考取CSM(Certified Scrum Master)和CSPO(Certified Product Owner)這兩張敏捷相關的國際證照,並將所學應用在公司內的資訊系統開發,成績斐然。周龍鴻博士進一步將敏捷的理念與方法應用到其他領域,將敏捷方法運用於雜誌 iPad 版 APP 的製作,接著推動國家標準的翻譯與制定,並舉辦大型活動。每次都能獲得很好的結果,奠定周龍鴻博士成為一位敏捷傳教士。

周龍鴻博士為台灣企業分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第一階段培育一百位CEO、第二階段培育一千位CSM與第三階段在十年內協助百家非資訊公司導入敏捷。首要目標在兩年內培育一百位CEO成為敏捷CSM,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為什麼針對CEO?因為他們是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改變企業文化必須從領導者開始,否則很難真正扎根。結果出乎意料,在一年內就培育兩百多位的CEO,超過原定目標,顯示計劃非常受歡迎。

接下來在三年內培育一千位 CSM,以量帶動質,為未來敏捷領域培育更多的精英。這些投入將為敏捷的普及和提升奠定基礎。最終目標協助非資訊公司導入敏捷,在十年以內協助百家非資訊公司成功導入敏捷。到去年為止,已成功幫助七家公司轉型為敏捷企業,包括知名大藥廠輝瑞(Pfizer)、中華電信全資子公司宏華國際以及宏昇營造。

2024年CEO大獎得獎人合影。

企業敏捷開發關鍵三要:自管、高階主管與共同語言 

周龍鴻博士笑著說,企業敏捷開發濃縮為三要素、三個關鍵點。分別為:授權團隊進行自管理、在短周期內產出產品及以客戶價值作為衡量標準。首先授權團隊自管理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不是基層團隊可以自行決定的,而是需要高階主管充分授權。如果一家公司的高階主管不了解敏捷,他們可能無法真正做到授權,反而會讓團隊限制及會議倍增。敏捷Scrum本身雖然有特定的會議,但這些會議的設置並不是為了增加更多會議,而是希望能整合公司原本不必要的會議,從而提高效率。

因此,如果高階主管,特別是CEO,能夠深刻理解敏捷,公司內部會有更大空間來成功實施敏捷化。

其次關鍵要點,中高階主管扮演要角。中高階主管負責管理各部門,承擔其成敗責任。他們的工作通常與公司的階段性目標掛鉤,例如公司目標提升市場佔有率至兩成,他們的目標是改善生產效率、不良率等指標。這些目標的實現往往依賴於許多大小團隊的專案完成。當中高階主管深入理解敏捷原則時,效果會更顯著,甚至超過單純由CEO一人推動敏捷的成果。

最末,企業內部需有共識與共同語言,也就是共同的文化和話語。形成共識的共同語言是企業成功敏捷化的關鍵。當一家公司的CEO、高階主管與中高階主管都掌握並實踐敏捷時,就能建立一致的語言與文化,將成為敏捷化的最佳解決方案。

周龍鴻博士為敏捷傳教士的英姿。

周龍鴻博士以實際案例說明,如輝瑞大藥廠,作為全球知名的指標性製藥公司,從總裁、一級主管到處長及其他重要幹部中,有九十二%的高階主管參與並接受了CSM培訓。南部最大的營造公司:宏昇營造,其集團兩位董事長、總經理、所有副總、協理與處長也都接受了CSM培訓。中華電信的子企業:宏華國際,從董事長、總經理、副總到處長及重要的新進副理,全都成為CSM。 

敏捷開發完全應用於AI與ESG

因應大環境變化,許多人會聯想到AI智能和永續(ESG),並認為敏捷已過時了。這是完全錯誤的論點,周龍鴻博士看好敏捷開發的發展,認為敏捷完全可以應用於AI和ESG相關的領域。

AI的發展確實極為蓬勃,許多人認為,隨著AI的崛起,敏捷開發或傳統專案管理可能會被淘汰。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我們觀察到,許多最優秀的企業正是透過敏捷來推動AI相關開發工作的。舉例來說,OpenAI 每次發布新版本的周期有多短?大約在一到兩個月之間,這正是敏捷開發的典範。敏捷開發的核心在於短周期內快速推出產品並上線,而 AI 領域尤其適合這種模式。

第一屆CEO-CSM共有十五位CEO參加。

周龍鴻博士進一步補充,如果公司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精神,該領域拆分十六主軸,這些主軸展開後,實際上就是許多大大小小的專案,對於這些專案,既可以採用傳統的專案管理手法,也可運用敏捷方法執行。然而,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充滿不確定性與快速變化的VUCA(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時代,因此,回應的速度至關重要。

大環境接受科技創新之影響,企業不斷地導入新科技與永續管理的浪潮,敏捷方法比傳統專案管理方法更適合執行永續發展相關的專案。周龍鴻博士對於敏捷開發相當看好,其特點在於快速變化,高效地應對不確定與挑戰,讓台灣所有企業在永續領域取得更好的成果,展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盛況。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