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時事

採取極端孤立及保護主義  川普2.0衝擊全球多邊合作

美國重返孤立主義  全球多邊合作面臨挑戰

文/陳建維

(圖/截自川普fb影片)

白宮新政正式展開,眾所矚目的美國總統唐納・約翰・川普(Donald John Trump)於一月二十日正式就職並簽發多項行政命令,這些舉措體現了美國孤立主義政策的回歸,對全球化的合作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就職,高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川普在就職第一天就簽發了多達四十六項行政命令、聚焦在十大政策面向,包含:一、國際外交。二、移民、取消出生公民權、國安與國家緊急狀態。三、特赦與司法。四、經濟與貿易。五、環境與資源管理。六、聯邦政府工作改革。七、取消多元性別政策。八、延後TikToK禁令。九、撤銷拜登政策。十、地理名稱重新命名。許多面向的政策都對全球局勢影響甚深,衝擊既有的全球多邊合作。

退出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  全球多邊合作面臨崩潰

川普向來對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應對COVID-19等國際公共衛生危機時處理不當頗有微詞,並認為美國對WHO的資助負擔過重(美國是WHO的最大捐助國,約占其總資金的十八%),此次決定退出以維護美國自身利益。而該決定也隨即引發國際社會一片譁然,首先是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哈克率先表示世衛組織在全球健康事務中扮演關鍵角色,希望美國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德國衛生部長也認為這對全球應對健康危機的努力是一個重大挫折,並表示將遊說美國重新考慮該項決定。全球健康專家也認為這可能削弱全球衛生安全,影響對包括猴痘、伊波拉病毒和小兒麻痹症在內的疾病防控工作,美國的撤資可能導致世衛組織的關鍵專案資金短缺,影響疫苗開發和公共衛生專案的推進,削弱全球應對未來大流行病的能力。

於此同時,川普也簽署行政命令宣佈美國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也是美國十年內第二次退出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議。奠基於二○一五年的巴黎協定旨在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並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美國,川普一直認為該協定對美國來說是損害自身經濟利益,對美國並不公平。此次他不僅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更表示美國將加大傳統能源開採,結束前任政府的綠色新政,同時撤銷電動車優惠政策來拯救美國傳統汽車工業,這種無視科學證據和日益頻繁的氣候相關災害的舉動,不僅對全球減排努力造成重大打擊,更可能導致全球變暖加劇,特別是對脆弱國家造成嚴重影響,更甚者引起骨牌效應,如澳洲就有議員呼籲政府效仿美國退出,對該協定的未來造成極大衝擊。

除此之外,川普也宣佈美國將退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二○二一年達成的全球企業最低稅協議。該協議旨在為跨國公司設定十五%的最低企業稅率,以防止企業利用低稅率國家避稅。川普以國會未批准該協議為由聲稱其在美國沒有效力,並指示美國財政部針對對美國公司實施境外徵稅的國家制定報復措施,此舉也引發國際社會震撼,尤其是歐盟國家,紛紛發生表示希望美國能持續與國際夥伴合作,推進全球稅收改革、確保公平的稅收環境,打擊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

川普的這些退出行為反映了美國孤立主義政策的加強,對全球合作應對重大挑戰構成威脅。在公共衛生領域,美國的退出必然削弱全球疾病監測和應對能力,影響疫苗研發和分發,增加全球健康風險。在氣候變化方面則可能讓全球一直致力減排的努力化為烏有,導致其他國家效仿,增加實現氣候目標的難度。稅收的部分則有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公司採取類似措施,一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不確定性更加複雜,二來削弱全球稅收合作的努力、影響跨國公司稅收規則的統一性,導致各國採取各自為政的稅收政策,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總體而言,美國的孤立主義傾向可能導致全球多邊合作體系的削弱,增加國際關係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嚴重者將使已經成形的全球多邊合作面臨崩潰邊緣。

(圖/截自川普fb)

一改美國包容立場  全面採取利益保護原則

在最在乎的移民及邊境、國安問題上,川普一口氣決定三大政策:取消出生公民權、宣布美墨邊境國家緊急狀態、恢復聯邦死刑。美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屬地主義的公民權,這也導致了許多人為了一圓美國夢不惜用盡各種代價也要到美國生小孩,如今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非法移民在美國所生子女的自動公民權,強力打擊非法移民,但這一舉動可能與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出生公民權相互牴觸,尚待釐清。惟此政策可能影響美國與移民來源國(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關係。

接著,川普也宣布美墨邊境國家緊急狀態,將販毒集團列為恐怖組織,並計劃驅逐數百萬名犯罪的外國人,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應用程式CBP One也同步在川普宣誓就職當下關閉移民庇護申請功能,目前五角大廈更考慮擴大美軍在邊境的角色,重點針對毒品走私、人員販運和移民控制等問題進行處理。然而,這一舉措面臨法律和戰略挑戰,因為軍隊通常不參與執法任務。墨西哥政府對此也表示關切,強調需要冷靜分析川普的命令。最後川普則宣布恢復聯邦死刑,強化對暴力罪行的零容忍政策,此舉可能引發國內外人權組織的批評,並影響美國與廢除死刑國家的外交關係。

在外界最關注的經濟與貿易政策面向上,川普幾乎已篤定利用提高進口關稅作為施壓他國的武器,首先是他計劃於二月一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加徵二十五%的關稅,希望「提升」美國公民的財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已表示將對美國的關稅措施作出回應、安大略省省長稱此舉為「宣戰」、墨西哥則強調需要冷靜分析川普的命令。川普此舉可能引發貿易戰,導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成員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

誠如川普選戰時的標準用語,「鑽吧,鑽吧(drill it,drill it)」川普進一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解除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限制,旨在增加國內能源生產、拉低油價,實現能源獨立並對全世界出口美國能源。然而,目前美國並不存在實質的能源危機,這一政策更可能是為了支持化石燃料行業,逆轉前任拜登政府的環保政策。也可能是為了未來在軍事、外交上讓世界各國購買美國能源以「換取」美國支持而做的準備。

在環境與資源管理的政策上,川普計劃解除對阿拉斯加地區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的限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但也引發國際社會對環境破壞和生態系統影響的擔憂。同時在近期加州發生嚴重野火後,川普政府強調停止激進環保主義,確保南加州的水資源供應。這也將涉及調整水資源管理政策,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更引起鄰國對跨境水資源分配的關注。

其他包含撤銷如種族平等、跨性別、氣候變遷、疫情經濟援助等七十八項前總統拜登政策及終止前任政府的聯邦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DEI)計畫等政策,種種跡象顯示一個自我利益保護的美國正在成形。

未對中國大陸強硬發言  美中關係微妙發展

一反之前對於中國大陸的強硬發言,川普對於美中關係並未多加著墨,態度也未如之前強硬,還表示延後TikToK禁令,指示美國司法部不要執行《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侵害法案》,但他另一方面又指稱巴拿馬運河受中國大陸運營需要收回,卻也主動表示希望儘快訪華與習近平會面,讓外界平添許多遐想。雖然這些舉措看似矛盾,但確實反映了他在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與促進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的策略。

首先在延後TikTok禁令的同時,他也提出可能包括美國政府或美國企業持有TikTok美國業務五十%股份的解決方案,給予其更多時間尋求解決方案,避免立即禁令對美國用戶和企業造成影響。對巴拿馬運河的指控則可能是出於對中國大陸在拉丁美洲影響力擴大的擔憂,儘管這些指控缺乏事實支持但川普的態度顯示出他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尋求合作的意願。

可預見的是,川普計劃訪問中國大陸將可能使未來美中關係出現以下發展:一、外交接觸增多:雙方可能通過高層互訪加強溝通,緩解緊張局勢。二、經貿談判重啟:延後TikTok禁令可能為雙方在科技和貿易領域的談判提供空間,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三、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儘管有合作意願,雙方在地緣政治上的競爭可能加劇,特別是在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影響力爭奪。總之,可預見川普的對華政策將以利益至上,並在強硬立場與合作意願之間平衡,未來美中關係必將取決於雙方如何處理分歧,才能尋求更大的共同利益。

以上言論不代表卓越電子報立場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