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社會綜合

吳榮 從雲林走向世界的交趾陶藝術使者

文/邱文通  照片/吳榮

2024年國際史懷哲基金會「藝術與科學獎章」揭曉,一位來自雲林的藝術家在閃耀的國際殿堂中脫穎而出——吳榮,以「交趾陶藝影響全球」的卓越成就,獲頒發「藝術與科學獎章:卓越貢獻獎」。

他謙遜地說:「這一切宛如命運的奇妙編織,每個轉折都充滿驚喜」。但,我們看見的,不只是職人的低調,更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溫度。

吳榮(右)特地贈與頒獎人、奧地利台北辦事處處長何士誠交趾陶作品《昂首龍頭》。

文化不該只留在記憶裡

獲獎當天,吳榮特地準備了一份別具意義的禮物——交趾陶作品《昂首龍頭》,贈與頒獎人、奧地利台北辦事處處長何士誠(Christian Helbig)。

這件作品融合龍頭、如意繩結與磬的造型,寓意「龍首領航、如意吉慶」,是吳榮將台灣文化作為外交語言的最佳例證。他說:「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就要用自己的文化,去說世界的語言。」

吳榮的目標,不只是讓交趾陶美,更希望它走進更多人的心中與生活。他積極參與地方文化推廣,並投身文創領域,開發文化商品、舉辦巡迴展,從傳統工藝躍升為國際對話的平台。

《昂首龍頭》寓意「龍首領航、如意吉慶」。

一塊泥土,開啟藝術生命的起點

吳榮的故事,始於雲林斗六。他自小居住在大山磚廠旁,磚坯泥土觸手可得,於是他用最純真的方式——捏人物、塑鳥獸,開始了與陶土的對話。磚廠主人陳其春慧眼識才,為這個孩子提供創作空間,而父親吳能山更四處尋訪名師,只為開啟兒子的藝術潛能。

18歲,吳榮拜入交趾陶「葉王」派大師林添木門下,傳承百年技藝,並融合自身風格。21歲首度舉辦個展,一鳴驚人。30歲,以作品《東海龍王》榮獲「民族工藝獎」,正式登上台灣工藝界舞台。此後數十年,他的創作展覽遍佈台灣與國際,從嘉義、台南到東京、紐約,將一件件繽紛華麗的陶作,送進世界的視野。

讓古老技藝煥發當代光彩

交趾陶,是台灣最具文化深度的工藝之一。它不只是裝飾廟宇的藝術,更是過去民間信仰、文化傳承的視覺語言。但在吳榮的手中,這門傳統技藝不再只是供奉神明的表象。他從《鍾馗嫁妹》《白蛇傳》到《舞天動地》,將民間故事轉化為立體劇場;從《胭脂水粉》到《雲童》系列,他開始描繪人的內心、時代的情緒。

「我想讓每一件作品,都能說故事。」他的這份想法,讓他的創作風格與時俱進:用色細膩飽滿,結構突破傳統,甚至在寶石釉的研發上耗費四年心力,精煉出既炫麗又溫潤的釉色,讓交趾陶在他手中重新定義。

從「文化沙漠」到「藝術基地」的推手

吳榮多年來不只在創作,更在推動雲林的文化環境。曾獲「雲林縣文化藝術貢獻獎」,對他來說,這比任何國家級獎項更有意義,因為那是「家鄉的認可」。

「以前大家說雲林是文化沙漠,現在,我們要讓它成為藝術的花園。」他讚揚雲林縣長張麗善積極修繕展演空間、鼓勵在地藝術家,也深感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文化永續發展的重要根基。

吳榮(左)盛讚雲林縣長張麗善積極修繕展演空間、鼓勵在地藝術家,對推動雲林文化的貢獻。

雲童四季:藝術人生的縮影

吳榮創作的《雲童》系列,被譽為他五十歲以後的生命詮釋之作。春天的雲童眼神懵懂,夏天笑靨綻放,秋天凝望遠方,冬天雙眼微閉、沉思內斂——這不只是四季,也是人生四階段的寓言。

「創作是我對人生的反芻。每個表情、每個姿態,其實都藏著一段故事。」他將藝術當成人生筆記,從成長學徒到國寶大師,再從內觀生命轉為帶領後進,每一階段都自有意義。他常說:「人生沒有哪一階段是多餘的,每一段努力,都是下一階段的養分。」

交趾陶的新未來:文化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

吳榮強調:「交趾陶不能只是傳統的懷舊,它應該結合現代設計、材料科技,甚至與數位技術融合。」

他希望推動建立交趾陶數位資料庫與3D典藏計畫,希望透過AI與科技工具,保存這門藝術的細節與歷史,同時推動全球策展合作,讓交趾陶能以更現代、更年輕的姿態,走入新世代的視野中。

林昶仲醫師(左)是吳榮推動交趾陶藝術的最佳夥伴與伯樂。

交趾陶讓時間也陶醉的藝術

吳榮用一雙手,把泥土變成文化,把時間揉進色彩。他不只是匠人,更是一位帶著使命感的創作者。

在他的世界裡,交趾陶不只是裝飾,而是思想、情感、歷史的具象化。他證明了,一門技藝只要有靈魂,就能跨越時代、跨越國界。

從雲林走到世界舞台,吳榮正是台灣工藝最動人的注腳。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