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社會財經

2025卓越登峰大賞: 堅守承諾、創新加值,穩穩信用寫下客戶信賴新篇章


穩穩信用營運長吳淑燕由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手中接下「卓越客戶信賴獎」肯定.

在台灣的金融業版圖裡,「穩穩信用」是一個頗具特色的存在。它沒有老牌金控的厚重資產,也不像新創FinTech那樣動輒喊著「顛覆產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定位務實的企業,靠著一步一腳印的服務精神,在2025年奪下「卓越客戶信賴獎」,這也反映出市場趨勢與用戶的心理狀態:在數位化、快速化、冷冰冰的金融時代,人們對「信任」的渴望從未減退。穩穩信用正是抓住了這個關鍵,用一套不張揚、卻紮實的經營策略,慢慢在客戶心中累積起份量。

台灣P2P借貸的先行者

穩穩信用成立於2018年,是台灣早期投入P2P(Peer-to-Peer)網路借貸媒合市場的先行者之一。在傳統銀行無法觸及的領域,它找到了切入點:許多具多元收入的新型態工作者,受限於傳統銀行只認列現職工作的薪資而被婉拒貸款,或是聯徵多查、信用評分不足、甚至具有專業能力的職人,只要能提供擔保資產或穩定的財力證明,都有機會在穩穩信用平台上獲得資金媒合。

穩穩信用強調合規、安全與透明,並致力建立一個對借貸雙方都有利的生態系統。透過媒合,借款人取得周轉所需,投資人則能分散資金、獲得預估7.7%~10.3%的年化報酬率,形成雙贏局面。這樣的定位,使穩穩信用在業界逐漸站穩腳步。隨著共享經濟與自由工作潮流興起,這類非傳統客群的資金需求不再小眾,為穩穩信用的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

核心信用模組補足傳統金融的盲點

穩穩信用的產品設計,有別於傳統金融機構單一看待信用分數的授信方式。公司導入大數據技術,開發出獨特的三層核心信用模組,從借款人的信用行為、財務行為到日常行為,為投資人專業把關,精準評估借款人信用狀況及還款能力。

對投資人而言,平台強調案件的資訊揭露,去識別化後完整提供借款目的、條件、還款能力與違約紀錄,並由第三方公正單位每季查核債權真實性,有效減少資訊不對稱帶來的疑慮。這樣的雙軌設計,不僅提升了信任感,也為借貸雙方創造出更為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

穩穩信用舉辦投資說明會,分享平臺背景與投資保障,與投資人建立信賴感。


建立產業規範,提升整體信賴

2025年,台灣的P2P產業出現重要里程碑——「中華民國網路借貸平臺同業商業公會」成立,而穩穩信用董事長陳訓弘擔任副理事長。公司除了專注自身經營,也積極參與產業自律規範的制定,推動P2P產業落實金管會「網路借貸平臺業務事業指導原則」,不涉及金融特許業務,以「網路借貸」為主且不逾越金管會劃出的「不可收受存款」、「不可收受儲值款項」、「不可發行有價證券」、「不可發行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等四條紅線。

這樣的角色,讓穩穩信用不只是平台業者,也是P2P產業穩健發展的推手。業界普遍認為,穩穩信用在推動透明化與制度化上的投入,對整個市場的信任度提升有關鍵作用。同時,這也讓外界對P2P市場的刻板印象逐漸改觀,不再視之為高風險投機場域,而是一個具有社會功能的金融新選擇。

回應普惠金融需求,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金融近用權的城鄉落差,一直是台灣的難題之一。穩穩信用在2023年底上架APP後,借款人與投資人都能用手機完成操作,大幅提升偏鄉居民的使用便利性。此外,針對高齡與弱勢族群,平台製作了簡易教學影片,客服團隊也提供逐步引導,協助他們跨越數位障礙。

這些措施背後的核心,是一套兼顧社會責任與商業效率的策略。穩穩信用看見了P2P不只是金融創新的代名詞,更是一種能讓更多人參與經濟循環、重建信用的工具。在政府推動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下,穩穩信用的行動也為台灣金融市場多了一份具體的回應與承諾。

穩穩信用不經手金流移轉,投資人與借款人間的款項金流由第三方銀行提供代收代付服務,致力建構合規、安全且透明的資訊平臺。


深化信任,打造長期用戶關係

截至目前,穩穩信用已成功媒合超過3000個家庭、約7.7億元借款,長期投資用戶的投資中位數高達94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後,不只是財務成績,也是用戶對平台穩健性的認可。

平台不僅提供借貸媒合,還主動協助借款人進行債務管理諮詢與信用重建,幫助他們從「非典型客群」逐步走向金融正軌。對投資人則強化風險教育,鼓勵採取分散投資策略,降低單一違約帶來的衝擊。穩穩信用逐步形塑出一種「共好」的金融文化,也為台灣P2P市場樹立起信任標竿。這不僅是一種商業成功的體現,更是一種企業責任的展現。

穩穩信用的成長故事提醒市場,即使在高科技與快速競爭的環境裡,最珍貴的資產,依舊是用戶的信任感。未來,穩穩信用也將持續強化APP應用與雲端基礎架構,深化數位服務,同時推動普惠金融的實踐。這家從非典型借貸市場崛起的公司,正在用行動證明,金融服務的核心價值,始終圍繞著一個最樸素卻最不易的詞,那就是「信賴」。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