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科技

加密分持儲存增強數位韌性 築起國家安全的防火牆

加密分持儲存是數位時代的護國城牆與企業盾牌

隨著網路攻擊日益頻繁,「加密分持儲存」技術應運而生,成為守護關鍵資訊的核心防線,是政府與企業的必修課。

文/劉虹君

在數位時代,數據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關鍵資產,而保護這些數據的能力,則決定了一個國家或組織的數位韌性。隨著網路攻擊日益頻繁,傳統的防禦機制已無法應對高強度的攻擊風險。因此,「加密分持儲存」技術應運而生,成為守護關鍵資訊的核心防線,對政府與企業皆至關重要。

什麼是數位韌性?

數位韌性(Digital Resilience)指的是在面對網路攻擊、資料外洩、系統中斷等挑戰時,國家、企業或個人仍能確保數據安全與服務連續性的能力。這種韌性結合了技術架構、政策規範、資安管理與組織文化,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安全基礎。

加密分持儲存的核心價值

「加密分持儲存」是一種進階的數據防護機制,透過加密與資料分片,再分散儲存在不同實體或雲端位置,確保即便部分資料被竊取或損壞,也無法拼湊出完整資訊。
其三大核心特性包括:
一、加密處理:資料在儲存前即被加密,即使被攔截也難以破解。
二、分片存儲:資料切分後儲存在不同節點,防止單點攻擊造成全面損害。
三、權限驗證:資料重組需多重授權與身分驗證,降低人為或內部風險。

政府視角:維護國家安全與關鍵基礎設施

對政府來說,數位韌性是國安戰略的一環,加密分持儲存可應用於以下領域:
一、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電網、交通、通訊、金融等關鍵系統資料分持儲存,有助於應對勒索軟體與駭客攻擊。
二、機密資訊控管:透過加密與分散策略,即使部分資料外洩也無法拼湊出機密全貌。
三、地緣政治風險應對:保障國內伺服器安全,即便國際局勢緊張也可確保本地資料不受控制或破壞。

企業視角:防止資安事件、保障商業運作

對企業而言,資料安全直接影響商譽、信任與營運持續性,加密分持儲存帶來以下效益:
一、防止機密外洩:研發資料、客戶個資與財務報表可經多層防護,強化競爭優勢。
二、合規性與審查需求:協助企業符合如GDPR、ISO 27001等資安規範要求。
三、降低勒索軟體風險:即便資料遭加密勒索,也能透過備援與分持架構快速復原。

國際趨勢與應用案例

全球越來越多政府與大型企業已採用加密分持儲存技術來強化其資安韌性:如美國國防部採用「秘密分享演算法」分散高機密資料,提高抗入侵能力。而歐盟企業在GDPR法規驅動下,多數企業引進分片存儲與加密流程,以減少資料外洩罰責風險。至於台灣政府與科技產業則投入資源於建構自主資安基礎建設,並強化雲端資料治理政策。

面對快速演變的數位威脅,政府需建立具備防禦與持續運作能力的資訊系統,而企業也必須將數據保護內建於營運策略之中。加密分持儲存不僅是一道技術防線,更是建立信任、實現持續營運的基礎。
未來,隨著AI與物聯網帶來更多資料流通與風險場景,加密分持儲存將不只是選項,而是政府與企業的必修課。

本文作者劉虹君 恆智資安營運長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