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韓國能,台灣不能?裴洛西效應的冷與熱

文 / 總編輯 陳建維

裴洛西與金振杓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 翻攝南韓國會官網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亞洲畢業旅行,在旋風訪台後隨即按原定計畫轉往南韓。不同於台灣出動以外交部長吳釗燮為守的重要外交官員接機,同樣晚間抵韓的裴洛西,卻僅有美國駐韓大使格登堡(Philip Goldberg)在機場迎接。於此同時,南韓官方則以新任總統尹錫悅「暑期休假中」、外交部長朴鎮「外出開會」為由,將接待裴洛西的任務全權由南韓國會議長金振杓處理,讓裴洛西吃足了南韓官方軟釘子。

似乎感受到南韓政府的不友善,引起了裴洛西的不滿,幾經折衝雙方才決定以「通電話」的方式架起尹錫悅與裴洛西的溝通。即便如此,亦讓人感受台灣與韓國針對裴洛西訪問的態度有如天差地遠。

之所以對待裴洛西的態度差異如此大,當然與台、韓政府熱可的核心利益有關,台灣部分,拉美抗中、爭取最大政治利益一直是民進黨當局的核心戰略,2016、2020兩次總統大選已獲得驗證,而民進黨當局亦在過去不斷渲染美國餐、眾議員訪台,並以「台美關係史上最好」來取得台灣民眾支持,可惜換來的永遠是台灣買飛彈、吃萊豬的單方面付出,甚至這次接待裴洛西,更換來了中共對台史上最大規模軍演,得益者就應是誰?

反觀韓國,同樣面對朝鮮半島對峙問題,但歷任南韓總統維持大國間等距,對總統尹錫悅來說,一方面其較為親共和黨,二來裴洛西亦不代表美國政府、僅代表議會及民主黨,將其定位為國會交流是智慧、何來失禮?

美國歷來拜會台灣之眾議員,乃至於此次裴洛西都不斷公開宣稱美國會與台灣共同捍衛民主價值,但在其離開後,台灣面臨飛彈威脅時,換來的是雷根號遠離台灣,真可謂真心換絕情!

延伸閱讀:面臨十字路口的中華民國台灣

為何韓國政府能站在國家角度,冷靜看待裴洛西來訪,台灣卻必須以總統為首,上下舉國歡騰。究其原因,一者以國家利益的戰略角度宏觀分析,一者卻以選票利益做政治考量。兩相比較,豈不高下立判?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