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與中俄為敵打「消耗戰」!

文 / 趙春山 前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 博士

台灣成為中美角力戰的舞台?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今年八月十二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危險的失衡狀態。在一系列問題上,美國與中俄之間處於「爆發戰爭的邊緣」,這些問題有部分是美國自己製造的,且沒有預料到問題帶來的後果。

季辛吉是冷戰時代,三角戰略關係的設計者,「聯中制蘇」讓美國因中蘇對抗而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對季辛吉而言,中俄聯合抗美是他始料未及,也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個巨大夢魘。

今年四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的一項美中關係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伙伴關係,感到嚴重關切。大約九成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中俄聯手對美國來說是「嚴重問題」,其中包括六十二%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中美俄三邊關係發生變化  美國以「代理戰爭」消耗中俄國力

造成中美俄三邊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除了「中國崛起」之外,就是美國對中俄政策的改變。拜登在其就任總統後的首次記者會上就強調,美國與中共的戰略競爭是「21世紀的民主與專制的較量。」拜登認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一樣,都相信在複雜的現代世界裡,「專制是未來的潮流,民主無法發揮作用」;而他在任內要完成的一個最大任務,就是證明「民主是可行的」。

到目前為止,拜登手上的「民主牌」,無法分化現在「堅如磐石」的中俄關係;拜登組建的「民主聯盟」,也難以形成對抗中俄的集體力量。因此,拜登轉而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以「代理戰爭」來消耗中俄的國力。

烏克蘭就提供對俄進行消耗戰的戰場。烏俄兩國戰力不對稱,前者必須仰賴西方的奧援,支撐這埸未見休止符的戰事;戰火延燒至今,已造成數百萬烏克蘭居民流離失所,死傷難以估計。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打算硬撐到底,但最終難逃「悲劇英雄」的命運。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迪森(Glenn Diesen)在《今日俄羅斯》網站發表文章指出,西方主要媒體支持澤倫斯基的態度已發生變化,意味著烏克蘭可能步阿富汗後塵,遭到美國的拋棄。

「傷人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雖有「戰鬥民族」之稱,但經過這場戰火的洗禮,已經元氣大傷。美國國防部次長卡爾(Colin Kahl)估計,自俄羅斯二月底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有多達八萬名俄羅斯人在烏克蘭喪命或受傷。尤其是俄羅斯因入侵行動,在國際社會飽受各方交相譴責,成為一名「受傷的巨人」(wounded giant) 。

台灣成為中美「戰爭邊緣遊戲」的最大受害者

俄烏戰爭的場景也有可能在台海複製,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成為朝野關注的問題。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訪台引發爭議,我認為中美高層都不願為此兵戎相向,中共在軍事上採取的反制行動,也應在拜登政府的預期之中。因此,台灣成為中美這場「戰爭邊緣遊戲」的最大受害者。軍方為因應共軍演習疲於奔命,民眾也無端受到對岸的「經濟懲罰」。

繼裴洛西之後,美國國會參議員馬基於八月十四日組團訪台,共軍東部戰區翌日即組織軍演。中共外長王毅強調,「針對美方每次發起的公然挑釁,中方都必須做出必要正當反應。」如此一來一往,台灣成為中美角力的舞台。

中共已把中美戰略競爭視為一場長期的鬥爭,軍備競賽勢必造成外溢效應,影響中共發展的資源分配。此外,根據行政院陸委會八月十八日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反對共軍機艦在台灣周邊大規模軍演並發射多枚導彈的挑釁行徑。影響所及,受訪民眾認為中共對我國政府不友善達八○•八%,對人民不友善有六六•六%,創下二十多年新高。

中共最近發表的《統一白皮書》,對台政策仍強調「軟硬兩手」。我們擔心,美國藉「台灣問題」對中共進行消耗戰,刺激中共對台施展「硬的更硬」一手,結果會造成兩岸兩敗俱傷,最終影響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