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敬仁醫杜英吉               

文 / 邱文通

慈悲是什麼?《大智度論》:「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換言之,慈就是「與樂」,悲就「拔苦」。今年榮獲法鼓山關懷生命獎─個人「慈悲獎」得主杜英吉醫生,就是這樣一位名實相副、具慈悲心的仁醫 。

九月中下旬的台灣,全台強震頻仍、政壇紛擾喧囂,社會瀰漫著一股天怒人怨、焦躁不安的氛圍。於此同時,法鼓山在台北頒贈第九屆關懷生命獎,像徐徐拂面的清風,安慰著一顆顆躁動的心。其中,獲得個人「慈悲獎」的杜醫師,已八十五歲高齡,因疼惜年邁憨兒失親後孤苦無依,在十五年前成立迦南身心障礙養護院,決心要給予失親無依的老憨兒一個家,讓這群弱勢者的生命活得有尊嚴。這種與樂拔苦的情懷,讓人既敬佩且感動。

原來在「用愛行醫」的近六十年當中,杜醫師發現,當喜憨兒還小的時候,或許有父母照顧,社會大眾也願意伸出溫暖的手,可是當喜憨兒老了,甚至父母已不在身邊,有誰來照顧他們呢?於是,他發願要讓這些平均年齡五十歲以上的重度身心障礙者,能夠有一個終生安養、可以一輩子依靠的家;「迦南」就此誕生,開始收容並照顧多數機構無法接收的老憨兒。更難能可貴的是,杜醫師的賢內助王秀珍女士,及其留學北美的兩個兒子佳樺、俊和,甚至連第三代,都相繼投入此一為社會傳播美好與灌注力量的「家庭志業」。

目前「迦南」全天候服務五十多位重度或極重度的老憨兒,其中九十七%來自弱勢家庭或孤苦無依。對於那些需要幫助,卻沒人願意出手,對始終無助的人,「迦南」就會挺身而出,因為「迦南」要成為「每安置一位,就減少一個人倫悲劇」的養護院,而且在服務的過程中,既要「拔苦」,還要「與樂」。

杜醫師最大的願望是:「我的兒孫,還有社會人士,都能夠代代行善傳善」。他就是這麼一位慈悲為懷、助人最樂的仁醫!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