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中的美歐關係升溫
文 / 黃小玲
俄烏戰爭喚醒了沉醉於後現代主義的歐洲,發現仍然需要面對「戰爭與和平」的傳統安全問題,因此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成為歐洲的保護傘,讓歐洲在中美之間的「中間道路」構想面臨失敗。
俄烏戰爭打亂了歐洲的秩序,也讓歐洲展現前所未見的團結感,促使美歐在價值、意識形態上愈加靠攏。俄烏戰爭讓歐洲體認到仍然需要高度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在這一情況下,美國將繼續主導北約未來的轉型方向,並讓歐洲提升全方位的「戰略自主」。
美歐聯手與中俄對抗態勢增強
對美國而言,俄烏危機反而是一個契機,可從兩方面提升聯歐制華的能力。第一是美國在軍事安全領域對歐洲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第二是美國在意識形態上拉攏歐洲共同應對中國大陸的理由更加充分。而歐洲既然在中美之間的「中間道路」構想面臨失敗,美國就會極力聯手歐洲推進打壓中國大陸的「印太戰略」,很可能進一步形成美歐與中俄的對抗態勢。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歐對中俄所謂的「聯盟綁定」走向固化已有高度警覺,美歐同盟關係在各個領域被徹底啟動,頻繁的外交協調、軍事部署以及經濟制裁,在在都體現這一對盟友面臨危機時的共同行動能力。
歐洲仍有困境未解決 難民潮是迫切問題
而且美國面對俄烏戰爭,在外交和軍事資源也重新分配一部份給歐洲大陸,不過若俄烏危機降級或是戰爭結束,美國的主要戰略資源仍會投向印太,不過俄羅斯仍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一些後續遺留的問題仍將困擾歐洲,例如在安全領域上,歐洲究竟要在北約的框架下推進?還是要在歐盟的體制下發展?是要推動歐洲自身的防禦聯合?還是更進一步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
在經貿領域上,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並非短期內可以消除,歐洲又要如何處理能源轉型的危機?而更近期面臨的社會問題,俄烏戰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龐大難民潮,超過三百萬難民湧向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歐洲各國,在疫情仍未平息的背景下,該如何妥善解決難民問題,使其不會衝擊到自身的經濟與社會問題,成為歐洲各國頭痛的問題,上述種種都讓歐洲目前必需花時間聚焦處理內部事務,暫時無暇配合美國的「大國競爭」戰略。
美國是機關算盡的大贏家
而且從俄烏戰爭了解到「北約東擴」與「歐洲安全」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美國軍工複合體利益需要的東擴、華爾街資本主義與美元霸權需要的東擴,更是繼冷戰後美國仍不放棄徹底搞垮俄羅斯的東擴。因此相對於法、德等國希望俄烏早日言和停戰,美國卻不希望俄烏坐下來談和,美國只是把烏克蘭當成落實美國戰略的棋子,與俄羅斯去纏鬥廝殺,把整個烏克蘭變成了殺戮的棋盤,一方面藉戰爭削弱俄羅斯的戰力,也讓俄羅斯曝露出戰備老舊、缺乏訓練、破綻百出的作戰策略和三流部隊;另一方面美國也聯合歐洲各國讓俄羅斯受到最嚴厲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的經濟面臨崩潰邊緣,好坐收漁翁之利。
而這場俄烏戰爭也讓世界清楚地看到,「核子恐怖平衡」仍是國際安全維持穩定的法則。核子大國間只能打代理人戰爭,提供武器軍備與民生支援助戰,而不能以軍事直接介入,以免造成正面對決,所以美國與北約堅持不以武力介入俄烏戰爭,就是考量到中國大陸、北韓或伊朗恐會趁機而起,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造成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