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二十大對於兩岸和平統一的安排
文 / 韋伯韜
中共的二十大,恰在全球近年最為動盪的關鍵時刻隆重召開,此一世界第一大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固執政黨的換屆全國代表大會,負責對全黨人事與政策的檢討與傳承,負責展望中國未來至少五年的發展方向,當然是各方高度關注的。
在開幕報告中,對黨內強調嚴予治黨護黨、自我革命;對國內要求進步、再進步;對兩岸指陳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對國際認知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必須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更為重視與發展中國家關係。
這些重要宣示,一方面提出其在上屆任內的作為與成果,另一方面也指出未來新時代中的主要政策傳承方向,甚至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長程方向,都是要在這個進行中的會議,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後,所須討論和議決的各領域戰略方向與決策。
兩岸問題橫亙在兩岸之間,歷史遺留難題一擺70餘年,對台灣人民固然是心頭的沉重負擔,對大陸人民來說的也是拳拳在念的無限牽掛。往好的方面說,可以相互砥礪,減少己身缺失與弱點,以對手為師,努力超越,就不會敗弱,就像孟子所說,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往壞的方面說,兩岸堅持不下,夜長夢多,予敵對勢力可趁之機,不斷地挖牆腳、耍手段,意圖兩岸越行越遠,作為板倒中國的一個國際競爭工具。
現在二十大報告,明白指出祖國必然完全統一的歷史大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這個決心與信心的宣示,是白紙黑字的、白話易懂的、公諸四海的、完全沒有迴旋餘地的。對於支持者(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心靈契合,統一是民族大義,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個定心丸,感到貼心、安慰、倍受鼓舞; 對於反對者(認為台灣地位未定,兩岸各不隸屬,國土主權不退讓,民主自由不妥協,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是個最終底線的警示與嚴正宣告,應該充分接收到訊息而知所進退。
由於地理、制度長期阻隔兩岸,台灣採行了美式民主,以多黨競爭執政權為特色。政黨競爭的政策主張必須有足夠差異性與明顯市場區隔,社會分化分裂是個必然,否則不構成競爭。各政黨的政策主張當然以勝選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標,故須以最大努力說服(包括欺騙)選民支持,任何有助於勝選的奸計、手段、外力,都要用好用滿用盡,至於是否真正有利於長期國計民生,猶在其次,沒有執政權則一切免談。
這類政黨競爭,過去式有英國的脫歐派勝出留歐派,現在式正在進行的有芬蘭、瑞典的加入北約,未來式有義大利的脫歐、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統一與蘇格蘭的脫英 (2023年10月19日投票)。世局紛爭,庸人自擾,人類以聰明才智製造出特多差異與區隔,導引到紛爭與戰亂,無助於解決地球的環境生態破壞,以至於很可能失去地球這個人類容身之處。
兩岸未來是分是合,中共的二十大已以575字的篇幅,明確主張要合,至於如何合,首選是和平統一,「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惟尚未有提出如何和平統一的具體規劃。北風與太陽如何讓旅人脫卻大衣的童話故事,不妨列入政策思考;東德與西德統一的歷史,也是良好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