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活

不屬於馬祖人的馬祖國際藝術島

文/陳建維

從2022年開始辦理,邁入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又即將在9月日至11月12日辦理,今年活動上主辦單位以「生紅過夏」(以閩東語簡述馬祖老酒釀製發酵過程的俗諺)為主題,希望藝術作為酵母在島嶼上持續發酵,包裝得十分美好。縣府亦在6月、8月分別赴韓國、日本展開宣傳,並稱取得重要推廣效益。

惟翻開馬祖國際藝術島相關活動資訊,除了金玉其外,根本毫無建樹!首先去年第一屆國際藝術島活動就已經使用過馬祖老酒為意象的「島嶼釀」作為主題,今年又是「生紅過夏」,難道除了喝老酒以及這段時間馬祖地區的燒塔節外,馬祖沒有任何一項文化值得端上國際打造為藝術島?再者,檢視此次國亦藝術島的展覽內容,我們可以觀察到七項子計畫「轉厝計畫、島嶼風景計畫、島內視角計畫、島嶼生息、迴島嶼吧、表演藝術計畫、味蕾實驗室等」幾乎全都由台灣團隊及創作者前往策展及執行,試問這些人是否真的瞭解馬祖文化?再者,美其名要以藝術結合在地生活,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馬祖,但空有藝術,沒有在地人結合,所產出的文化最終仍屬於縣府官員及文化總會的高階文官文化!

最後,馬祖位於台灣離島地理環境特殊,進出都須依靠飛機及船舶,縣府熱熱鬧鬧辦活動,但卻連基本的交通運輸保障都還令人質疑,更遑論其他基礎民生設施及相關配套。辦理大型活動,最重要的是要能帶動區域觀光發展,縣府若能與旅遊業者結合,那才是真的高明,但目前為止,都是官員和藝術人躲在房間裡自己搞,又叫馬祖當地旅遊相關業者陪玩?連江縣政府將馬祖國際藝術島定位為台灣首個以十年為願景的藝術行動,但永遠要記得,玩藝術的前提是要鄉親能夠認同和有參與感,如果只是上面官員辦活動,基層分不到實質的觀光大餅,這場不屬於馬祖人的馬祖國際藝術島,意義何在?

相關文章連結:藝術節能否帶動人潮及商機?馬祖人最明白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