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積極應對全球ESG浪潮 以贏得信任和尊重
文/黃采彤
面對全球ESG浪潮的興起,企業必需積極應對,確保其永續揭露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協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朝著明確的永續目標穩步前行。
近年來,全球以及台灣對永續資訊揭露的需求顯著增加。自二○一五年起,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開始要求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揭示ESG相關績效與行動,到二○二五年,所有上市櫃公司都必須發佈永續報告。
企業編製永續報告 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二○二三年六月,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下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了S1「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和S2「氣候相關揭露」,永續指標與財務指標連結的新時代悄悄揭開序幕,並計劃自二○二七年起逐步規範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於尚未開始編製永續報告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機遇在於有許多成功的企業範例可供學習;但挑戰在於企業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理解並遵循多個國際框架和標準。我們近期觀察到無論企業是否具備經驗,在永續行動揭露上即使內容豐富,但在目標設定與承諾方面,大多數企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撕下漂綠假面 具體行動與清晰目標是企業永續的根基
目標設定在企業的永續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持續檢視和改進自身的不足,還能推動企業朝著明確的永續目標穩步前行。此外,明確的目標設定能夠增強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信任與認同。在各大國際重要相關ESG揭露規範中,都對企業的目標設定有著嚴格的要求。以下就全球永續報告協會(GRI)為例,來探討其框架如何協助企業設定和實現目標。
根據GRI Standard 2021年版準則,企業必須揭露其在重大永續議題上的目標,以便評估其永續行動的有效性。這意味著企業在鑑別出重大永續議題後,需要設定具體的目標並進行公開,以確保這些目標符合主題管理的內容要求。這不僅有助於企業自身的內部監控和改進,還能提高外部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承諾的信心與認可。
從近年來企業揭露的永續報告書中可以觀察到,台灣企業在設定目標時常有幾個主要顧慮:一、未達成目標而被檢討:擔心未能達成目標會招致批評。二、不確定是否有能力與資源達成:對自身資源和能力的不足心存疑慮。三、公開未來目標所帶來的壓力:擔心公開目標後,可能面臨達不成的壓力。四、害怕外在因素影響目標達成:擔心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目標的實現。五、無數據管理難以設定量化目標:缺乏數據支持,難以設定具體的量化目標,因此多以質化目標表達。六、設立高標準目標而未達成影響個人KPI或企業聲譽:擔心設立高標準目標後,若未能達成,會影響個人績效評估(KPI)或企業聲譽。
反觀國際標竿企業,在目標設立上都有不同期程的規劃,通常會設立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並每年依據行動成果檢視與各目標達成的距離百分比,隨時調整不足之處,優化行動方案,最後根據現實情況與當下的市場趨勢、環境進行目標設定的調整。這不僅對內能督促企業持續進步,還能對外宣示其永續承諾,獲得社會信任與認同,並吸引志同道合的永續夥伴共同努力前進。
面對全球ESG浪潮,企業需要積極應對,確保其永續揭露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建議企業加強內部數據管理、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並採用數位工具促進資料交流,這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還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這些措施將有助於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在全球市場中贏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