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維
六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眾所矚目的G7峰會在義大利盛大召開,烏俄戰爭仍是峰會焦點,然而除了美國、日本與烏克蘭簽訂十年安全協議、會中通過五百億的烏克蘭特別收入加速貸款,在其他軍事行動上並無實質作為。而相對於美國在經濟、軍事上全面防堵中國大陸,歐洲更希望在經濟面上與中方取得對等的合作關係,歐美各國已出現路線矛盾。
面對烏俄之戰持續延燒,中東戰火仍未停歇,日益緊張的區域局勢成為本屆G7峰會的主要焦點,不同於過去兩屆峰會,除了聚焦於制裁俄羅斯,G7相關國家也第一次對中國大陸執行制裁措施,並在會後公報中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支持台灣以觀察員或貴賓身分,有意義參與非以國家身分為前提的國際組織(如WHA世界衛生大會、WHO世界衛生組織技術會議),西方國家再一次加強串聯對抗中俄。
加速對烏經濟援助 啟動對陸實體制裁
今年度的峰會首要焦點仍在烏俄戰場,G7各國在經過討論後,決議將在今年年底前以二○二二年戰爭爆發後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為抵押,向烏克蘭提供五百億美元的「烏克蘭特別收入加速貸款」,加速提供烏克蘭所需資金。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的會後公報中,G7措辭強硬的提到中國大陸在烏俄戰爭中扮演的角色,與會國家同時承諾對「包括金融機構,以及針對其他為俄羅斯為其國防工業基礎採購物資提供便利的中國大陸實體採取措施。」包含美國、英國同步都對多家協助俄羅斯逃脫西方制裁的中國大陸和香港企業進行制裁,也對「向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提供彈藥、機床、微電子、後勤或其他用品」的陸籍企業進行制裁。
於此同時,G7各國也持續對中國大陸利用持續性產業定位和全面非市場政策扶植產業的作法進行批評,公報中直指這些做法已導致市場扭曲及許多領域(如綠能產品)的產能過剩,進一部削弱了西方國家的勞工、產業及經濟韌性與安全。歐盟更在峰會前夕(六月十二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大陸製造的純電動汽車就受益於不公平補貼,並擬分別針對比亞迪、吉利及上汽集團生產的電動車加徵關稅,未來更有可能延伸至鋰電池、光伏產品等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優勢產業進行反傾銷調查並加徵關稅。
在區域政治部分,G7公報也特別提及東海、南海情勢,除重申堅決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也反對中國大陸在南海海域增派海警及海上民兵妨礙公海航行自由,也對日益嚴重的中菲海上船舶衝突進行關切,然而有趣的是,除了經濟上的製造業產能過剩影響歐洲各國產業發展之外,台灣海峽、南海問題的區域戰略議題都是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為基礎,企圖全力阻止中國大陸有可能的軍事行動、尤其是瀕臨極端對抗的台海兩岸,卻沒想到美國此舉可能引發內部矛盾,一則歐盟高層透露的消息,為微妙的中、美、歐關係激起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