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生活社會

《卓越40菁英獎》專題報導 【宗教公益與永續發展獎|釋養華】

善願為根‧慈悲為行  法藏大和尚的現代弘法與永續實踐之路

宗教新典範 從殿堂走入社會的修行者

文 / 劉正廷  圖 / 楠西萬佛寺提供

法藏大和尚(右)獲頒【宗教公益與永續發展獎】與商業發展研究院許添財董事長(左)合影。(攝影/徐裕庭、鄭人化)

在宗教與社會快速交織的時代,有一位現代僧人選擇不避世,而是以智慧與慈悲走入人群,說法行願。榮獲本次《卓越40菁英獎》【宗教公益與永續發展獎】的釋養華‧法藏大和尚,正是這位將信仰轉化為行動、讓佛法走進當代的修行者。他走進社會,從傳統寺院到數位世界,從宗教法制到青少年心靈關懷,以佛法為本、公益為行,開創宗教參與社會的新典範。

中華道教總會張肇珩秘書長、台北清真寺基金會鄭泰祥董事長、台北市佛教會理事長明光法師、法藏大和尚、北港朝天宮蔡咏锝董事長、宗教與和平協進會秘書長林之鼎神父(左起)合影。(攝影/徐裕庭)

出家非避世 而是更深的入世

出生於台北北投、原名梁啟棠的法藏大和尚,自幼立志成為科學家,畢業於成功大學物理系,並於空軍服役。然而,一場家庭變故,令他深刻體悟生命的無常與有限,於1987年中秋剃度出家,皈依於上慧下顗長老座下,自此投身於天台教義的研究與僧團教育,展開他一生的弘法之路。

他長年親近多位漢傳佛教尊宿,從嚴持戒律中培養堅定修為,並從長者風範中孕育出柔軟悲心。出家以來,法藏大和尚不僅奠定深厚的佛學根基,更逐步形塑出一種結合智慧、慈悲與實踐的現代僧格。他常說:「修行不是遠離人群,而是學會在世界裡安住。」

法藏大和尚秉持「教學天台、行尊律儀、住依僧團、修歸淨土」的教育宗旨,致力推動僧團制度建設與佛學現代化教學。他曾於國內外多所學術機構講學發表,將佛法融入通識教育與公共對話,並因此被譽為「當代最具實踐影響力的教學型法師」。

法藏大和尚表示得獎是所有宗教界的共同努力。

數位弘法的先驅 讓佛法進入每個人的日常

自1995年起,法藏大和尚即積極投入僧伽教育改革,創辦《僧伽》雜誌與教學團體,致力於佛法的當代表達與制度建設。隨著數位時代來臨,他更於2009年創立「僧伽林」YouTube頻道,成為佛教界少數走在影音弘法前線的開創者。

頻道至今累積近萬支佛學影音,涵蓋天台教義、生活省思與社會議題,內容深入淺出,語言平實溫和。他現身說法親自錄製,更參與風格設計與主題規劃,成功吸引橫跨世代的觀眾群,讓佛法真正走入日常、觸及人心。

根據統計,該頻道影片數量超越2024年台灣YouTuber前十名的平均產出,成為台灣宗教影音傳播的領航者​。

他還創辦「問世問事」互動直播節目,面對年輕人在人際、職涯、情感上的各種難題,以柔和語氣回應,用佛法陪伴迷惘心靈,讓宗教不再遙不可及,而是一種「可實踐、可理解、可信任」的生活智慧。他說:「弘法,不只是傳道,更是一種陪伴。」

道場即社會 寺院即文化基地

在2006年時,一段被稱為「不可思議的因緣」,將他帶到台南楠西萬佛寺。這座深藏山林、由圓靚師父興建二十年的寺院,因緣接下重任,不僅重整建築,更將寺院轉化為融合文化創新、藝術交流與青年教育的多功能基地。

法藏大和尚在楠西萬佛寺所打造的「小普陀禪修公園」,免費開放民眾預約參訪,讓大眾在自然與法義交會之地體驗3R心靈環保,成為許多人口中「都市人心靈的後花園」,也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心靈充電站」。

「宗教不只在課誦之間,也在行動與陪伴中。」他這樣說。除舉辦講座與禪修活動,萬佛寺更首創「專才換宿」計劃,吸引年輕人以專長參與寺務,在山林靜地中重新理解信仰、感恩與布施的意義。

法藏大和尚將道場轉化為創新場域,結合禪修、自然教育、佛教文創、旅學換宿與佛教ESG,讓寺院不只是修行場所,更是世代共學的文化基地。園區舉辦體驗課程、心靈講座與禪藝展覽等,使宗教空間回應時代需求,也培育更多願意投入文化與信仰工作的年輕世代。

中華男籃桑茂森教練帶國體大UBA 偏鄉做公益。

公益行動 是信仰的自然延伸

法藏大和尚常說:「宗教不該高高在上,而是日常生活的依靠。」

他長期推動以信仰為基礎的社會創新與文化扶持。包括兒童3R營隊(Relax、Renew、Reset),透過禪修、遊戲、團體探索等方式,陪伴孩子認識情緒、發展創造力,落實慈悲與利他的教育精神。

他亦策劃結合故宮授權的佛教文物復刻,以古典裝幀技術復刻《法華經》金泥經本,讓國寶級宗教美學再度綻放於當代。因其積極推廣經書之美與文化美學,使得古老的宗教經典能以嶄新形式被現代人閱讀、收藏與尊敬。在推動公益活動時,他強調:「善,不該只有善款,也應有善意、善知與善行。」

宗教與制度的橋樑者

身為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法藏大和尚長期推動《宗教基本法》,倡議宗教信仰的法制定位與公民教育。他與東吳大學合作舉辦超過十六屆的宗教法制研討會,並以民間倡議方式帶動多場公民論壇,推進信仰自由的制度保障。

他也積極響應「打詐國家隊」行動,提出具體打詐教育與辨識方法,並推動宗教常識普及平台,讓信仰回歸理性,防詐成為全民的共識行動。

與警政署一同直播宣傳宗教打詐。

「百萬神知識」 跨宗教、全民參與的信仰教育創舉

2024年起,法藏大和尚更全力推動《百萬神知識 全民大學堂》益智競賽活動,結合宗教教育與反詐宣導,邀集天主教、穆斯林、道教、佛教等宗教界共同參與,已在北港朝天宮開跑第一場賽事,並將於八月在台北車站舉辦總決賽​。

這場全台巡迴的答題競賽,融合宗教常識、文化與歷史,除強化大眾對宗教多元的認知,也具體落實政府推動的「宗教打詐」政策。活動吸引各年齡層參與,甚至讓許多「拿香跟拜」的民眾重新認識宗教的內涵與正信的意義。

法藏大和尚表示:「只有正確知識,再加上戒除貪念,才能真正止詐。」這不只是競賽,更是一場全民信仰素養的提升工程。

法藏大和尚與北港朝天宮蔡咏锝董事長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與年輕人PK百萬神知識。

信仰不只是慰藉 更是改變社會的力量

從數位弘法、制度倡議、兒童教育,到全國性宗教知識競賽,法藏大和尚以實踐的腳步走出傳統宗教的新範式。他讓宗教不只是安身立命,更是溫柔堅定的社會參與者。

法藏大和尚用近40年的修行與行動,證明宗教不只是經文裡的智慧,更是活在人群之中的陪伴與引導。他所建構的,是一座可與社會對話的宗教實驗場,一條橫跨人心與制度的共善之路。

此次榮獲《卓越40菁英獎》【宗教公益與永續發展獎】,正是對他多年來「以慈悲為行、以社會為修行」精神的深刻致敬。

楠西萬佛寺莊嚴大殿。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