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疫後醫療多軌併進

文 / 何溢誠

人類歷史上傳染病肆虐時有耳聞,尤其大型傳播疾病更是如同週期般形影不離,根據史書記載,在過去醫學不發達、生活水平還很落後的年代,病毒、細菌横行猶如沒有天敵一般,1340年代歐洲著名的黑死病,由老鼠(齧齒類)傳播鼠疫桿菌造成,短短數年間,死亡人數高達上億,而後最常衍生大規模染疫及死亡的流行性傳染病多以「流感」形式存在。

2019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爆發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迄今已有6億3250萬人染疫,660萬人死亡,而且病毒變異非常快速,一度癱瘓了醫療體系,更讓專家們傷透了腦筋;很難想像如今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竟然不堪完敗於病毒大軍,21世紀以來已經有數個案例讓醫界學者不得不認清防疫領域還有漫漫長路需要努力。

2002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致死率9%)、2012年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致死率34%)及2018年伊波拉疫情(致死率59%)等都是一場場餘悸猶存,揮之不去的噩夢,鑑此,不管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抗體疫苗研發,或者是藉由疫後輔助療法來強化自身免疫力,兩者發展皆是刻不容緩。

左右疫情的變異病毒及擴散蔓延,讓整個大環境成了長期抗戰模式(俗稱長新冠),而是否會併伴其它身體疾病讓病況更嚴重尚不得而知,現況幸賴各國疫苗迅速的研發成功,並廣泛施打下,提升了群體免疫力,讓疫情暫得控制,但人體過度依賴抗體下,未來恐面臨必須精準對症下藥來殲滅病毒,若否,那就將被病毒反噬成為重症,所以決定性的關鍵就在於自體免疫力。

《美醫學會雜誌》針對新冠肺炎做了與免疫相關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缺乏者染疫風險將增加77%,之前的研究已知維生素D可以增強先天免疫能力,並調節後天免疫功能,減少病毒感染及發炎反應,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免疫學博士葉明焮醫師就建議,除了從原形食物(蛋、奶、魚、菇類)攝取外,亦可藉由生醫技術研製的保健食品來補足,達到提升免疫力的目的,長期致力於乳癌研究的葉醫師在臨床文獻發現由舞茸(舞菇)製成的創新產品DFN(Maitake-BLEX-404)除了可以輔助癌症治療外,亦可增強免疫力,讓長新冠亦是乳癌的高風險族群(50至60歲女姓)染疫風險大大降低,此良方在美國癌症醫院使用效果極佳,台灣及亞太地區值得同步推廣運用。

回首去年疫情破口追究無益,倒是迎頭趕上的疫苗進口、自主研發及相關輔助藥品、保健食品的生產更值得重視,經過年來各方的努力,已有顯著的成效,未來如能繼續享有政策的支持、企業資金的挹注及國外優秀產品的引進,相輔相成下,定能創造出疫後可靠的醫療量能,也才能讓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份子,在每一次面對傳染病時能淡定從容,再也無所畏懼。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