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選舉為何無法使用「網路投票」?

文 / 錢逢鳴

網路安全、真實性、權力操控是推動難題

台灣選舉特多,但仍究停留在一張張的實體投票選舉方式,為何跟不上速度飛快又便利的網路,這其中的難題恐怕不是短期可解的。

網路化的趨勢一直不斷在演化、進步,許多傳統的產業、服務及工作都逐漸朝向網路化的發展,但看似最簡單也最應該要網路化的「選舉」,為什麼一直遲遲無法發展成線上投票的方式來進行呢?

網路選舉最大的優勢在於減少投票所浪費的時間跟人力,也可以讓投票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效率。最近幾年需要人民投票表決的議題越來越多,像是最近的罷免案及公投議題頻傳,造成傳統選舉的方式,已經漸漸無法應付同時有多項議題的表決,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一張張的實體投票太過耗費人力跟時間,且同一時間投票的人數也因投票口的多寡而受限。

舉個例子來說,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時,不少縣市在法定投票時間截止後,仍然有許多民眾還正在排隊等著進投票所投票,所以在開票的過程中,還有不少人正在進行投票表決。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需要公民同時投票表決的議題太多,當時投票的內容包含:表決縣市長、縣市議員、反空汙、反深澳電廠、反核食、婚姻定義、適齡性平教育、同婚另立專法、二○二○東京奧運正名、同性婚姻、同志教育、以核養綠等,多達12項表決項目,許多人需要邊投票邊思考的情況下,就直接影響投票的時間過長,無法在選舉的法定時間內完成。

三大難題卡關 網路投票無法推動

既然傳統投票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現在的公民表決,為什麼網路投票還是遲遲無法普及?筆者以過往在資訊產業接觸到的網路投票機制歸納出三個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網路投票的系統安全性備受質疑 : 自從網路發展到現在,資訊安全的議題不斷,時不時還有其他國家駭客攻擊我國系統的案例報導,這也讓社會大眾對於投票系統的機制產生很大的疑慮,普遍民眾認為國家級的選舉若是採用網路票選的方式,萬一受到有心人士攻擊,是否會讓投票的結果失真,讓選舉結果不符合人民的期待。

第二、網路票選的真實性難以評估:在各種網路民調和票選的過程中,即便採用實名制的投票方式,還是會讓人懷疑有身份造假、代人投票的可能性發生,像是年長者因為不擅長操作3C裝置而委託他人代為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如此一來,投票的結果也會受到公平性的影響;其次,萬一投票結束後需要複驗選票時,網路選票就不像實體投票一樣,有一張張的票紙可供全民檢視,不免讓人有黑箱作業的感覺。

第三、執政者將有較大的權力掌控投票機制:若是網路選舉的系統一旦上線啟用,一定是由中央政府的直屬單位進行管控及維護,不可能委託民間單位或其他國家進行維運,那麼執政者就有基本的權力可以調閱、檢視並掌控選舉系統,萬一有不利於執政者的選舉結果,就會讓人聯想到竄改資料的可能性,那我們的民主不就又走回封建世襲的老路?

綜合這幾個觀點,網路選舉不論在道德上或是技術上都有相當大的問題存在,若是無法有效的解決,就無法普及。我們也必須要思考,若是沒有更好的投票機制取代傳統的選舉,那我們也無法參與更多的公投議題,民主國家的全民參與也將受到限制,因為我們沒辦法每次都有空回到家鄉的投票所投票,這也會讓國家的進步停滯不前,但似乎還非常少人意識到,如何讓全民真正的參與決策,才是我們未來要面對的問題。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