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從慕尼黑安全會議 看新一輪的中美國際政治角力

文 / 陳建維

歐洲年度最重要的國際安全政策會議─慕尼黑會議於2月17至19日登場,時值俄烏戰爭將滿一周年,遭排除與會的俄羅斯與被安排開場演講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明確揭示與會國家的立場。此外,全球的焦點無不放在中美外交的激烈交鋒上。

自1963成立,每年2月份在德國慕尼黑所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歐洲探討國際安全政策最重要的年度會議,列席者均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高層及國會議員,亦有足夠份量的武裝部隊、科學界、公民社團、商界和媒體代表出席。與會者就當前重大國際情勢及未來安全挑戰進行研討,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的安全論壇,有趣的是該會議屬論壇性質,不僅不產出共同宣言,亦無所謂共同結論,因出席層級頗高,是各國間重要外交戰場之一。

援烏防俄 戰線務求阻於歐陸

此次慕尼黑會議共有96個國家代表出席,包含40位國家與政府元首,多數都是支持烏克蘭的西方盟友,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也率領約60名參眾議員出席,給足主辦單位強力後盾。

今年會議毫無意外,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表視訊演講展開序幕,演說中引喻聖經故事強調「沒有烏克蘭勝利以外的其他選項」,也企盼各國持續給予烏克蘭援助,更強調唯有勝利才能避免俄羅斯持續侵略其它前蘇聯國家。

隨後登場的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宏,也分別表示維護歐洲安全及盟國領土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也表明將戰線阻於歐洲本土的決心,而反過來侵略俄羅斯本土,則永遠不會是西方國家的選項。

中美場邊會談激烈交鋒 氣球事件雙方爭辯

這場會議除了俄烏之戰,做為現今兩大強權的中、美互動亦是各國關注焦點。就在開幕隔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展開了令人矚目的場邊會談。

原定2月初要訪問北京的布林肯,因為一顆氣球壞了原本計畫,中方說是民用飛艇,美方堅稱其為偵測用的間諜氣球,為此雙方在會議上相互抨擊。而在俄烏議題上,美國直接指控中方在軍事上擬提供包含彈藥或武器等致命性軍援予俄羅斯,經濟上則持續供應基礎物資及採購俄方石油。布林肯更強調,會拿出細節證據表示中方考慮軍事援俄。在台海議題的部分,除了布林肯外,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也在場邊與王毅對談,兩國都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面對美方的進逼,王毅則在會議答詢時批評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是絕對的單邊主義、嚴重違背自由貿易原則,更以「美方沒有巧取,只剩豪奪」、「擊毀飛艇並不能表明美國的強大」等發言強力回擊,在俄烏議題上則宣稱將提出和平方案、維護台海和平必須堅定反對「台獨」為答,雙方毫無共識。

拜登赴烏王毅訪俄 中國大陸安全倡議難讓衝突降溫

值得一提的是,王毅特別在會上針對國際要求中國大陸應在俄烏之案發揮影響力的訴求上表示將追求可行的和平方案,並強調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和「聯合國憲章」(UN Charter)的必要性。

慕尼黑會議結束後,王毅隨即轉往莫斯科,並宣稱此行是「和俄方商談可能的俄烏戰爭和平方案」,俄國外交部也表示王毅此行將使雙邊關係穩定發展。沒想到美方隨即宣布美國總統拜登亦於2月20日突訪烏克蘭首都基輔與澤倫斯基會晤,並重申挺烏抗俄的立場。同時拜登宣布對烏克蘭加碼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援助,其中包含多項軍事裝備的軍援。

看似中俄聯手對抗西方陣營即將成形,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在21日強硬表示,俄國將退出「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重新恢復核試爆,新一輪衝突或將升溫。但中國大陸外交部在同日舉辦藍廳論壇並發表中方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達中國大陸希望持續勸進俄烏雙方和談的立場,也表示促進兩國和談並非中國大陸的單一責任,更要求國際社會停止鼓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看似向世界喊話中方願促進和平,實則暗喻各國不應以任何形式介入台灣問題,而這份安全倡議是否能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接受並進一步促成俄烏和談,尚待時間驗證。而若以其內容來看,中國大陸主導一個新的國際平台意圖明顯,中美間的國際政治角力短期只有擴大、勢難和緩。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