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接連倒閉 引爆金融危機
文 / 韋伯韜
美國升息的七傷拳,當然也打到自己,體質比較弱、應變比較慢、投資策略錯誤導致信貸爆炸的本國銀行,就成為第一波的犧牲者。2022年美國公債價格下跌12.5%,創下63年來首度連年下跌紀錄,為1788年以來235年間的最大跌幅。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資料,美國所有銀行2022年持有債券的帳面損失為6200億美元,如果銀行持有龐大美債資產,資產價值必然減損,隨著利率加速上揚,債券票面價值跟著急速下跌,市場接手意願不高,就難以變現應急,存款戶一旦知悉,當然自保為上,提款走人。
於是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銀行危機,於一周內發生3起銀行倒閉事件。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最先於3月8日宣布資產110億美元的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終止運營並清算資產,結束35年的營運,10日宣告資產2118億美元、美國銀行第16大、位於加州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宣布倒閉,結束40年的營運,12日關閉擁有1103億美元資產和885億美元存款、位於紐約的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結束22年的營運。
聯邦準備理事會、財政部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並且聯合聲明,史無前例宣布提供所有存款人(不論是否在存款保險範圍內)足額保證,希望穩定市場信心,就怕蔓延在其他銀行裡未獲存保帳戶的存戶,提錢轉存至他認為更穩當的銀行而爆發擠兌,使得原本只是個案的銀行倒閉,演變成全面銀行系統崩潰危機。
金融危機迅速延燒,資產1811億美元、位於加州的37年歷史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面臨破產危機,其存款保險比例太低,引發存戶恐慌,整個周末排隊,大舉提領存款轉入其他大銀行,產生金流和缺乏現金資助問題,股價盤中一度下跌78%,3月15日須由財政部長葉倫緊急出手救援,與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會面,要求銀行協助穩定金融,於是美國11家大型銀行宣布,聯合注資第一共和銀行300億美金,等同將存款戶從第一共和銀行提出轉存於這些大型銀行的款項,又存入回去,並未實際解決第一共和銀行的困難。
而歐洲體質本就不佳的167年歷史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就被認為岌岌可危,因其近幾年財務狀況一直不佳,接連爆出鉅額虧損與內部醜聞,瑞信擁有5000億美元資產,是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業者,也是世界30家系統性重要銀行之一,故被認為瑞信可能大到不能倒,但也可能大到無法救,在主要股東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Saudi National Bank)3月15日表示不會再進一步投資後,瑞信盤中股價大跌30%,盤末收跌逾24四%,瑞士央行迅速救援,提供540億美金的貸款,暫時輸血。
金融問題需從根本解決 加強監控以避險
但經濟學家認為這就像「打地鼠」,只是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在美、歐都一樣。國力與美國不同,很可能瑞士聯邦系統再沒有足夠資源能力展開更多救濟,若然,瑞信出事所產生系統性影響,勢必衝擊歐洲金融體系,而且波及全球,一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倒閉。果然歐、美金融監管機關整個周末徹夜加班,威脅利誘,終於在3月19日瑞銀集團(UBS Group)同意以30億瑞郎(32.5億美元,相當於每股只付出瑞信在2007年全盛時期1%的代價)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購瑞信,以防止信心危機威脅到全球金融市場,果然是大到無法救。瑞士央行將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支援,同時政府為瑞銀接管的資產潛在損失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價值約160億瑞郎(台幣5300億)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將全部註銷,以確保民間投資人幫助分擔損失。
展望未來,由於美國通膨仍然嚴重,聯準會的升息需求並未終結,政策選擇係以抗通膨為優先,部分金融機構的安全反在其次,而台灣與美歐的經濟與金融關聯密切,必須極力慎重沈著應對,大力加強監控避險,對於已發生的損失,妥善準備因應措施,減緩金融風暴蔓延的損害,保障產業及家庭的財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