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興市場擁有韌性成為避風港
By Li Zhenlin
台灣經濟可能陷入「停滯通膨」
台灣目前第一季經濟情勢,在出口上表現並不理想,歐美金融危機也增添了未來景氣的不確定性,經濟氣候持續呈現轉弱數據。比較令人擔憂的情況是台電於4月初開始調漲電價,即刻影響到交通運輸、外食以及房租等漲幅調整。在核心通膨居高不下衝擊中,台灣當前的經濟可能陷入「停滯通膨」困境。目前中央銀行也面臨兩難抉擇,因為要達成抑制通膨的目的只能執行「升息」,引導實質利率轉正;但是升息將會直接打擊到實體經濟,造成景氣衰退,通常是沒辦法同時去兼顧這兩種經濟狀況。
高盛集團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台灣、韓國的「科技硬體產業」比較容易受到美國銀行業的衝擊波影響,尤其在股市的反應上格外脆弱。台灣目前的科技產業鏈結構,對於美國金融情勢以及經濟敏感度皆高於亞太其它地區。在面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實質負利率時代的來臨,台股本就屬於淺碟型市場,極容易受到國際股市動盪下所帶來的負面連動影響,同時也不要輕易去賭外匯的變化。
國安基金基本上也隨時關注股市發展,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前預估值約1.8%,對比去年經濟3.6%的平均成長率來看,等於是腰斬。但是通膨長年平均是1%,今年很可能會高達2%以上,呈現倍數成長,尤其是電價調漲以後將更為明顯。目前無法樂觀去評估未來景氣,因為台灣的經濟現況可能已經呈現「停滯通膨」現象。主計總處預估,雖然今年第1季經濟數據將走向負成長,但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會些微恢復。
「銀行風險」讓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有新思維
隨著聯準會的利率數值上揚,投資組合存續期間的風險增加,將更容易使得金融機構陷入險境。事件的影響已超出了銀行業的正常穩定性,目前全球金融體系尚還有足夠的能力來因應矽谷銀行SVB所帶來的損失以及後續擴散效應。
SVB事件如果有沒有帶來外溢擴散損失效應,未來聯準會的貨幣緊縮政策,預料將會更趨於謹慎行事並持續執行,直到通膨率達成期待數值,然而可以預估的是,未來升息50個基點可能性已經降低。雖然「新興經濟體」在債務可持續性下仍然面臨高度壓力,但此區域缺乏影響全球市場規模,因此受到國際銀行危機衝擊影響力道也較輕。
「銀行風險」問題帶給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有了新的啟蒙思維,儘管銀行面對問題的處理決策比以往更有彈性,但是最近所發生的銀行危機層面上,將會導致銀行本身採取更保守嚴謹的態度,形式上將傾向於「貨幣貸款收緊政策」,進而也影響到經濟成長,降低通膨並抵銷了一部分升息需求。
近期銀行業的動盪憂心得到舒緩,亞股指數大多呈現上漲回穩趨勢,自聯邦官員稍早接手矽谷銀行後,市場投資者一直保持謹慎態度。目前也尚未出現更進一波擴大,也讓人們對監管機構所採取的危機緊急措施產生了信心。然而在抗通膨政策推動下,關鍵在於持續的「信貸緊縮」對於未來所有的經濟環境衝擊力道上有多大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