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verseInternationalTech

台商打造新工廠  泰國、越南與印度成為新選項

文/李振麟

數十年來,台商在中國大陸幾乎每年都投資擴產,如今中美貿易戰惡化並演變成為中美科技戰,傳統產業也受到影響出現變遷,新的製造業型態逐步形成中。

在台廠韌性供應鏈變化中其中以「伺服器」、「智慧手機」與「筆記電腦」等產業,由中國大陸轉移至非中國大陸區的比重最為明顯。其中以伺服器推論,二○二二年時伺服器占據中國大陸的比重約五十五%至六十%,預估到二○二四年之產能比重將減至四十%至五十%,未來中國大陸之產能將逐年遞減,最後可能被台灣所超越;同樣筆記電腦上,二○二二年時中國大陸產能占比大於九十五%,預估到二○二四年時,中國大陸之占比將減至五十%至六十%,取而代之的是台灣、印度,越南與泰國等區域。

中國大陸勞工成本高漲已削弱其競爭優勢

  近年來,中國大陸勞工成本高漲其實已經不斷削弱中國大陸商品對外的競爭優勢,在沒有太多豐沃條件下導致獲利遞減,製造商對於未來的營運規劃藍圖、也出現縮編或停止加碼投資的情況。

  尤其是先前從台灣轉移到中國大陸的電子製造業,未來將會更積極分散中國大陸的生產據點,例如仁寶廣達英業達等筆記型電腦組裝大廠將轉移至東南亞;印度則是有鴻海緯創和碩等大廠前往;受惠於雲端展業穩定成長,回歸的伺服器產業將有助於台灣景氣回升。尤其是在美國通膨緩和之際,二○二三年下半年將有機會看到三大產業鏈,逐漸走出谷底邁向正常化。

「去中化」與「去全球化」不可混為一談,現階段「去全球化」乃歸因於新冠肺炎大流行與俄烏戰爭等短期因素,而未來仍有機會逐步回歸原貌。「去中化」則涉及到美中貿易衝突與科技戰,估計將長達數十年之久。美國要世界上所有使用到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國家,此時此刻都必須選邊站,並加入禁止對中提供技術的聯合隊伍中。

  然而全球經貿產業已經發展到供應鏈互補互利的今日,要想明確區分「去全球化」與「去中化」的途徑極為困難,因為中國大陸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合作體系中,並順勢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網絡中心。中國大陸目前也已經成為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在全球上、中、下游產業鏈中佔據極重要地位,美國所規畫執行的供應鏈去中戰略,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